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在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据核心地位。本文以《无机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编)为蓝本,结合近年学科发展动态,系统梳理无机化学核心理论与前沿方向。基础理论部分着重阐述晶体场理论在配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重点解析八面体场分裂能Δ值的计算方法及光谱化学序列规律。配位化学章节需深入理解螯合物的形成机制,特别是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比测定实验设计要点,结合广西师范大学在稀土螯合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拓展。主族元素化学中需强化p区元素(如氮、氧、硫)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尤其关注生物无机化学方向中的酶催化模拟体系构建原理。过渡金属化学应重点掌握配位键理论在电催化水分解、光催化CO2还原等清洁能源转化中的应用,结合广西师范大学与中科院合作建立的催化反应机理模拟平台进行案例分析。无机材料化学部分需系统掌握固溶体形成规律及纳米晶制备技术,结合导师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发表的SCI论文(如Joule 2022, 6, 1234-1245)探讨材料能带工程优化策略。无机合成化学中需熟练运用Schlenk技术、惰性气体保护合成等现代实验手段,重点解析超临界流体环境下的无溶剂合成路径设计。最后需关注学科交叉领域,如无机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结合的医用陶瓷骨修复材料研究,以及与地质学交叉的矿床地球化学模拟分析,建议考生结合广西特色资源(如广西锡矿、稀土氧化物)开展创新性研究方案设计。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理论推导与实验设计的双向训练,通过参与实验室开放课题积累科研经验,重点关注《中国科学:化学》等期刊近三年发表的原创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