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材料学、材料工程、化学工程考博初试主要考察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综合及化学工程原理三大学科方向,初试科目包括801材料科学基础、802材料工程综合、830化学工程原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总分为500分,各科目分值占比分别为40%、30%、30%。专业基础课重点考察材料结构、相图、热力学及动力学三大核心模块,要求考生掌握晶体缺陷类型及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熟练运用XRD、SEM等表征手段分析材料微观结构。材料工程综合科目涵盖材料成型技术、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及纳米材料领域,需关注新型制备工艺如3D打印、激光熔覆的技术原理及产业化应用,同时需熟悉高分子材料改性、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等前沿方向。化学工程原理考试重点涉及传递过程、反应工程及分离工程三大板块,要求考生能运用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进行工艺流程设计,掌握流体力学方程在反应器尺度效应分析中的应用,对化工安全与环保法规有系统认知。考生需按《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刘玉辉主编)、《材料工程导论》(第二版,李启威主编)、《化学工程原理》(第5版,陈建峰主编)等指定教材系统复习,配套参考书包括《材料科学基础习题精解》(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材料成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及《化工原理典型题解析》(科学出版社)。建议采用"三阶段复习法":基础阶段(3-6个月)完成教材精读与课后习题训练,重点突破相图分析、扩散方程推导、传质速率控制等难点;强化阶段(2-3个月)进行历年真题模拟与跨学科知识整合,建立材料制备-性能-应用的全链条思维;冲刺阶段(1个月)聚焦热点研究方向,如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智能响应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同时加强实验数据处理与论文写作能力的专项训练。考试中需注意材料科学基础科目常出现计算题占比达35%,涉及临界缺陷浓度计算、位错运动能垒求解等题型,建议通过MATLAB或Python进行编程辅助计算。材料工程综合科目近年增加工程案例分析题,需结合企业真题库(如宝钢、中车等上市公司技术报告)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化学工程原理考试重点考察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脉冲式反应器(PFR)的停留时间分布分析,建议掌握Deans方程在不同流态下的应用场景。考生需关注学院官网发布的考纲动态,2023年新增对《材料基因组计划》《绿色化工评价标准》等政策文件的理解要求,建议每周研读1篇《先进材料》《化学工程学报》等期刊的综述论文。初试成绩前15名可进入复试,复试采用"两段式"考核:专业综合面试(60%)重点考察学术潜质与科研规划,英语口语测试(40%)要求能进行15分钟学术汇报并回答专业提问。建议提前联系导师组,通过邮件提交研究计划书(需包含创新点、技术路线图及预期成果),面试时注意展示与报考方向契合的科研经历,如参与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或企业横向课题者优先。备考期间可加入学院备考交流群,共享近三年120道高频考点解析及30套模拟试卷,注意防范网络流传的"内部资料"陷阱,所有复习资料均应以学院研究生院官网公示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