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博初试主要考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当代实践创新的理解。考试科目通常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00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150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50分)以及专业综合面试(200分)。考生需重点掌握以下核心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1. 毛泽东思想:重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及其历史地位。需结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论人民民主专政》等经典文献进行论述。
2.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传承关系,特别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方法论"等创新点。
3. 新时代理论创新:重点研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概念,需结合二十大报告最新表述。
二、考试重点与答题技巧
1. 历史逻辑梳理:运用"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时代特征-现实价值"四维分析框架,如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时,需同步说明理论突破、实践成果和制度创新。
2. 理论联系实际:近三年真题中,约35%题目要求结合河北地方实践(如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理论阐释,需掌握《河北发展蓝皮书》相关内容。
3. 学术前沿动态:重点跟踪《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核心期刊近三年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争鸣性论文,尤其是北师大、清华等高校学者的观点。
三、备考资源与策略
1. 必读书目: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修订)
- 《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重点章节:第二十四、二十五章)
2. 参考论文: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6)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三重维度》(《中共党史研究》2023.3)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历史意义》(《求是》2023.5)
3. 备考建议:
- 建立理论坐标系:绘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树状图",标注各时期核心文献、关键概念、实践成果
- 模拟面试训练:针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等高频考点,准备3分钟至15分钟的阶梯式应答方案
- 关注导师研究:重点跟踪河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某某教授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系列成果(近三年发表CSSCI论文12篇)
四、近年真题分析(2019-2023)
1. 2019年真题示例:
"结合《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论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要求"
(参考答案需包含:全过程民主的哲学基础、制度架构、技术支撑三个维度)
2. 2022年真题热点: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角度,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千万工程'经验"
(要求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理论,结合浙江"千万工程"具体案例)
五、特殊注意事项
1. 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边界,避免混淆
2. 关注河北省情特色: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理论实践价值
3. 外语测试重点:近年出现用英文论述"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等题目
建议考生在备考后期(9-12月)重点突破以下能力:
1. 理论阐释能力:能用"两个结合"方法论解析具体政策
2. 比较分析能力:对比分析中西方治理模式的理论差异
3. 政策解读能力:对"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政策进行学理阐释
最后提醒考生密切关注2024年3月河北师大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特别注意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考博专栏"中新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考核要求,建议提前联系在读博士生获取内部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