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学术研究能力与专业素养,考试分为专业课笔试、外语水平测试和综合面试三部分。专业课笔试包含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应用、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动态三个模块,其中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应用占比40%,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学习科学、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三大核心理论体系,重点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智能教育场景中的实践转化路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部分侧重混合研究方法设计,近三年真题中行动研究法与设计研究法的应用占比达35%,需掌握SPSS26.0与NVivo12的进阶操作技巧。学科前沿动态考察范围涵盖人工智能教育、学习分析技术、教育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2023年新增教育神经科学交叉研究专题,建议关注《Computers & Education》《教育研究》近两年相关论文。
外语水平测试采用英语学术写作与专业文献阅读相结合的形式,写作题目多围绕教育技术伦理、智能教育治理等热点展开,要求考生在90分钟内完成2000字学术论文框架构建。综合面试采用"三段式"结构:第一环节为个人学术背景展示(8分钟),需突出教育技术学相关研究成果;第二环节为专业问题答辩(15分钟),重点考察教育技术学理论创新点与实证研究方法的适配性;第三环节为随机抽题论述(7分钟),2022年考题涉及"生成式AI对教育生态的重构机制",2023年考题聚焦"元宇宙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瓶颈"。建议考生建立"理论-案例-批判"三维应答模型,注重学术观点的学理支撑与实证验证。
备考策略方面,专业课复习需构建"三维知识图谱":纵向梳理教育技术学发展脉络(1946-2023),横向整合技术哲学、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理论工具,立体化分析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教育大数据治理等现实议题。外语准备应重点突破学术写作中的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撰写,推荐使用EndNote进行文献管理,掌握IMRaD结构(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的本土化表达技巧。面试准备需建立"学术人格"形象,通过撰写3-5篇核心期刊论文模拟答辩流程,重点训练对教育技术学理论流派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如对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融合路径的辩证分析。特别提醒考生关注2024年新增的"教育技术学博士培养方案"中强调的"技术向善"价值观考核,建议结合ChatGPT教育应用中的伦理失范案例进行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