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在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方面的综合能力,考试科目通常包括经济学综合(涵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核心内容)和经济学专业综合(侧重应用经济学细分领域)。考生需结合学校近年招生简章和导师研究方向,针对性制定复习计划。
考试范围中,微观经济学重点考察消费者选择、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及博弈论基础,需熟练掌握斯勒茨基方程、成本最小化、企业利润最大化等核心模型,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推导。宏观经济学部分要求深入理解IS-LM模型、AD-AS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经典框架,同时关注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前沿理论。计量经济学考试涵盖回归分析、时间序列模型、假设检验等基础内容,需掌握EViews或Stata软件操作,并能独立完成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及结果解释。
参考书目方面,微观经济学以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为主,需重点理解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寡头垄断博弈等章节;宏观经济学推荐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重点复习经济增长理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分析;计量经济学建议参考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强化线性回归、工具变量法、面板数据模型等知识点。考生需关注近三年《经济学研究》等期刊中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积累文献综述写作素材。
备考策略上,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复习":第一阶段(1-2个月)系统梳理教材框架,建立知识图谱,通过思维导图串联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中的供需分析、市场失灵等核心逻辑;第二阶段(2-3个月)聚焦真题训练,分析2019-2023年考试真题,总结高频考点(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宏观政策分析、数字经济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等),强化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案例分析能力;第三阶段(1个月)进行模拟考试与查漏补缺,重点突破计量软件操作(如处理异方差、多重共线性问题)、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撰写等实务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华东理工考博存在"双盲"阅卷机制,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做到逻辑严密、表述规范。例如在分析"平台经济反垄断"问题时,需同时运用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模型和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势力评估方法,并引用中国反垄断委员会2021年发布的《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进行政策衔接。2023年新增"绿色经济学"考核模块,涉及碳交易市场设计、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等议题,建议考生补充学习蒂莫西·维汉《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相关章节。
最后,建议考生关注导师团队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系张教授侧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协同,李研究员专注数字经济与产业组织,王副教授研究环境经济学与政策评估。考生可通过知网下载近三年导师发表的CSSCI论文,在文献综述部分体现与导师研究领域的契合度。初试成绩公布后,需及时联系意向导师进行复试准备,重点展示计量实证研究经历(如参与过省级以上课题、发表过实证论文),并准备10分钟中英文结合的研究计划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