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药物设计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物设计理论体系、计算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科研创新能力。考试科目包括专业课笔试(856药物化学)、英语测试(含专业英语阅读与翻译)和综合面试三大模块,总成绩按6:3:1权重计算。专业课笔试重点考察三大核心板块:一是基于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药物设计技术,要求考生能熟练运用AutoDock、GROMACS等软件完成虚拟筛选与构效关系分析;二是药物分子修饰策略,需结合靶点蛋白结构解析(如X射线晶体学、冷冻电镜数据)阐述结构优化路径;三是新型药物递送系统设计,涉及脂质体、纳米颗粒等载体的制备原理及体内代谢机制。近三年真题显示,约35%的考题涉及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前沿技术,如深度学习预测蛋白-配体结合能。英语测试部分,2022年新增专利文献翻译环节,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中美专利对比分析。面试环节注重考察科研潜质,常以"基于你提交的科研计划书,如何解决肿瘤耐药性问题"等开放性问题进行压力测试。建议考生建立"三维度复习体系":基础层(《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计算药学》科学出版社2021版)、应用层(近五年JMedChem、ACS Med Chem Lett论文精读)、实践层(完成3个以上DFT计算案例)。特别需关注华东理工药物学院重点研究方向——靶向肿瘤微环境的pH响应型药物载体,该领域近三年已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备考周期建议分为四个阶段:4-6月完成专业基础强化,7-8月进行交叉学科知识整合,9-10月开展真题模拟训练,11月启动个性化科研计划打磨。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新增实验技能考核环节,要求考生现场操作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实验,需提前掌握HPLC-ICP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