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民商法学考博初试注重学术深度与实务结合,其考核体系以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商法为核心,同时强调对新兴领域如数据财产权、平台经济法律规制等前沿问题的研究能力。考生需系统掌握王利明《民法总论》、梁慧星《民法教程》、王泽鉴《民法思维》等经典教材,并结合《民法典》《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交叉分析。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民法教义学与体系化解释"专题,通过比较法视角(如德国民法体系、日本商法实践)深化理论认知,同时关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中关于合同效力认定、公司治理结构等实务问题的裁判规则演变。
考试形式包含闭卷笔试(民法理论综合、商法专题研究)与开卷笔试(学术热点评述),建议采用"三阶复习法":第一阶段(3-6个月)完成基础理论梳理,建立以"民事法律关系变动"为主线、以"权利义务配置"为焦点的知识框架;第二阶段(2-3个月)聚焦历年真题(2018-2023年共收录127道论述题),提炼"合同成立与履行""公司人格否认""知识产权商业化"等高频考点;第三阶段(1个月)进行模拟答辩训练,针对"自动驾驶责任分配""算法歧视法律规制"等新兴命题形成研究提纲。
复试环节注重学术潜质评估,需提交与报考方向相关的2篇实证研究论文(建议采用"案例大数据分析+法经济学模型"方法),并准备15分钟学术汇报。建议考生提前联系导师组,针对华东师大民商法研究中心正在推进的"数字经济下的民事权利体系重构"课题提交研究设想。特别要注意2024年新增考核模块"法律科技伦理评估",需掌握区块链存证规则、AI生成物权属认定等交叉领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