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学术潜力和专业素养,初试科目包括专业课笔试(含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论、社会体育指导学三部分)、英语水平测试及综合面试。专业课笔试采用闭卷形式,满分150分,考试范围覆盖运动训练学(王瑞林主编《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体育教学论》)、社会体育指导学(季浏《社会体育指导学》)三大核心学科,需重点掌握运动训练周期理论、体育教学设计模型、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等高频考点。
英语考试侧重学术英语能力,近年真题显示阅读理解占比40%,涉及体育科学领域外文文献(如《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写作部分要求800字体育教育类议论文。专业课复习需构建"理论-案例-前沿"三维知识体系:基础理论部分需熟记运动训练学中的FITT原则、体育教学论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案例部分需结合2022年杭州亚运会、2023年体教融合政策等热点;前沿领域重点关注运动表现优化(如AI训练系统)、体教融合创新模式、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等方向。
导师研究方向需针对性准备:运动训练学科组(李季浏教授)侧重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模型构建,体育教学学科组(王华倬教授)聚焦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设计,社会体育学科组(曲建武教授)关注社区体育治理创新。建议考生通过知网下载近三年导师团队发表的CSSCI论文(如《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提炼研究方法与学术观点。
复试采用"英语口语+专业答辩+科研潜力评估"三环节,英语口语重点考察学术表达(如用"paradigm shift"描述体育课程改革),专业答辩随机抽取运动训练负荷监控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等题目,科研潜力评估需展示个人研究设想(建议结合导师近期课题申报方向)。备考时间建议:9-11月完成专业基础强化,12月进行模拟答辩,次年1月冲刺阶段重点突破英语写作与热点论述。
特别提醒:2023年新增"运动训练学"科目中,体能训练模块占比提升至35%,需系统掌握HIT高强度间歇训练、FMS功能性动作筛查等新技术。报考者需登录华东师大研究生院官网下载最新考试大纲(2024年3月更新),注意区分运动训练学(625分)与体育教学论(626分)专业课代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