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考博初试主要考察材料科学基础与化工核心理论,初试科目通常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工原理》及《材料力学性能》四门专业课程。考生需重点掌握材料晶体结构、相图分析、材料制备工艺与性能关系三大核心模块,其中《材料科学基础》占分权重达35%,需系统梳理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方法及力学性能测试标准。
推荐参考书目包括赵世田《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版)、冯端《材料物理与化学》(第三版)、陈建峰《高分子材料科学》及《化工原理》系列教材(天津大学版)。建议采用"三阶段复习法":第一阶段(1-2个月)完成教材精读,建立知识框架;第二阶段(1个月)结合历年真题强化重点章节,如相图分析(重点:杠杆定律应用、共晶/共析反应计算)、材料强化机制(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第三阶段(2周)模拟考试训练,注意材料断口分析题(需掌握SEM图像判读技巧)与化工反应器设计题(重点:全流程物料能量衡算)的答题规范。
近五年真题显示,材料类题目占比达62%,其中新型复合材料设计(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体系)与先进制备技术(3D打印、微波烧结)相关题目连续三年出现。化工类题目侧重过程优化,2022年考题涉及连续釜式反应器与半连续反应器的能耗对比分析,要求考生熟练运用Fenske方程与McCabe-Thiele图解法。建议考生关注《先进材料》《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近三年文献,尤其是华南理工合作实验室(如超轻复合材料实验室、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初试成绩公布后进入复试环节,需准备英文文献翻译(建议选择Nature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近三月论文)、材料表征图谱解读(重点掌握XRD、SEM、TEM数据解析)及科研设想汇报(要求包含实验方案与预期成果)。特别提醒:2023年新增"科研诚信"考核环节,需在面试中阐述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及处理预案。建议考生提前联系报考导师,通过邮件提交个人研究计划书(需包含前期研究基础与创新点),部分导师会根据邮件筛选进入面试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