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专业考博初试聚焦于计量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领域,考生需系统掌握心理测量学、统计建模与心理健康评估技术的整合应用。考试内容分为三个核心模块: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涵盖经典心理测量理论(如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现代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潜在类别分析)及心理健康评估模型(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逻辑。第二部分为技术实践,重点考察心理测评工具的信效度检验流程、纵向追踪数据的多水平建模、心理健康风险预警系统的开发框架,要求考生能运用Mplus、R语言或Python完成实证分析。第三部分为学科前沿,需结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等最新文献,论述人工智能在心理评估中的伦理边界、大数据驱动的心理健康预测模型创新,以及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量化评估体系构建。
备考策略需注重三大能力培养:其一,建立"理论-工具-场景"三维知识网络,例如将IRT理论应用于抑郁量表信度优化,或通过AMOS软件验证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结构方程模型;其二,强化实证研究设计能力,掌握混合研究方法(定量问卷+质性访谈)在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熟悉CONSORT-CHI标准在心理干预研究中的实施要点;其三,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心理健康服务特色,如针对港澳学生群体的文化适应性量表的开发,或基于智慧校园系统的实时心理状态监测技术。建议考生精读《Psychological Testing》近五年高被引论文,研析华南师范大学心理测量实验室近三年发表的SSCI二区论文,同时通过中国知网获取广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白皮书等政策文件。考试题型包含计算题(如项目难度估计、信度分解)、案例分析题(如干预方案效果归因分析)和学术论述题(如心理评估AI化的监管框架),需重点突破IRT参数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多群组验证性因子分析等高难度考点。最后,建议组建跨校备考小组,定期进行模拟答辩,特别是针对"如何用贝叶斯方法解决小样本心理测量问题"等新兴命题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