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产业经济学考博初试备考需紧扣《产业经济学》核心理论框架与前沿动态,重点突破市场结构分析、产业组织行为、演化博弈论、产业政策设计四大模块。考生应系统掌握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与寡头竞争的市场均衡条件与效率评价,熟练运用SSN模型、SCP范式、PESTEL分析工具进行产业诊断。建议以张维迎《产业组织与演化经济学》为理论基石,辅以Porter《竞争战略》的实务视角,结合2020-202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与《中国产业经济年鉴》最新数据,构建"理论-案例-政策"三维知识体系。
在复习策略上,需实施"三阶段递进式"学习:第一阶段(1-2个月)完成高鸿业《产业经济学》教材精读,标注重点章节(如第5章市场结构、第8章产业组织行为),整理20个高频考点名词解释(如自然垄断、规模经济、技术外溢);第二阶段(1个月)通过中国知网下载近五年华侨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导论文,提炼"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产业重构影响""双循环格局下产业链安全评估"等新兴命题,同步研读《经济学人》产业政策专栏;第三阶段(2周)模拟近三年真题训练,重点突破计算题(如运用Lerner指数测算寡头垄断利润率)与论述题(如评述平台经济反垄断的"二八法则"适用性),建议每日保持3小时专业英语文献阅读(推荐《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最新实证研究)。
考试技巧方面,需注意三点:一是名词解释采用"定义+特征+案例"三段式答题(如解释"战略联盟"时需区分横向/纵向联盟的协同效应);二是简答题运用"理论模型+现实数据"论证(如用熊彼特创新理论分析新能源产业技术迭代);三是论述题构建"问题溯源-机制分析-政策建议"逻辑链(如讨论"卡脖子"技术突破路径时,可结合国家实验室建设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特别提醒考生关注2023年最新政策动向,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差异化要求,以及RCEP框架下区域产业链重构趋势。建议组建3-5人备考小组,每月进行模拟答辩(重点演练产业政策仿真设计),同时关注华侨大学经济学院官网发布的《博士招生动态》,及时获取命题方向调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