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需全面掌握肿瘤学核心理论与前沿进展,考试内容涵盖肿瘤生物学、病理学、诊断技术、治疗策略及最新研究动态。建议将复习分为三阶段:基础阶段(3-6个月)系统学习《肿瘤学》第5版(徐光伟主编)及《临床肿瘤学》第2版(张宝仁主编),重点攻克肿瘤发生机制(如基因组不稳定性、表观遗传调控)、肿瘤分期系统(AJCC第8版)、分子分型(如乳腺癌的LuminalA/B、肺癌的分子亚型)等基础理论。强化阶段(2-3个月)需结合NCCN指南(2023版)及《Cancer Treatment and Research》系列丛书,深入理解靶向治疗(如EGFR-TKI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客观缓解率提升数据)、质子治疗等临床决策依据,同时精读《自然·肿瘤学》近三年关于肿瘤微环境、液体活检的综述文章。冲刺阶段(1个月)应重点突破历年真题(2018-2022年真题重复率约35%),特别关注放化疗耐药机制(如MDR1基因表达)、肿瘤干细胞理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等高频考点,建议每日模拟3小时专业笔试(含病例分析题,如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FOLFOX方案与K-RAS突变状态的关联性分析)。英语考核需掌握500+肿瘤相关专业词汇(如carcinogenesis, oncoprotein, biomarker),熟练阅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肿瘤领域论文摘要。面试准备应重点梳理个人科研经历(如参与过PD-L1免疫组化评分体系构建),并准备3个原创性研究设想(例如基于TCGA数据的肺癌化疗耐药基因预测模型)。特别提醒考生关注学院官网发布的《2024年考博大纲修订说明》,其中新增了肿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如深度学习在CT影像识别中的应用)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在肿瘤疫苗开发中的进展)两大考核模块,建议补充学习《Nature Medicine》2023年相关专题报道。最后阶段需进行全真模拟测试,重点训练病例分析题答题规范(采用PELDAS模型:Problem-Examination-Diagnosis-Treatment-Analysis-Summary),确保在180分钟内完成4道病例分析题(每题25分)和2道研究设计题(每题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