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应用统计学科教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初试主要考核考生在数学教育领域的专业素养、教学研究能力及学术潜力。初试科目通常包括《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与教学论》以及《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三大部分,满分30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专业课笔试重点考察以下内容:一是数学教育理论基础,要求掌握数学哲学、数学史、数学教育心理学(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核心概念,需熟练运用舒尔曼(Shulman)提出的PCK(学科教学知识)框架分析教学案例;二是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能力,需系统梳理人教版、北师大版等主流数学教材的编排逻辑,结合新课标(2022年版)要求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三是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求能独立完成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策略选择(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到教学评价设计的完整教学方案,并运用SOLO分类理论或Bloom分类法进行学情诊断。
推荐参考书目包括:1.徐斌祥《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3版);2.张奠宙《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3.郑毓信《数学教育理论探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4.顾泠沅《数学教育改革行动与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建议考生重点研读近五年CSSCI期刊中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跨学科课程整合、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主题的论文,尤其是《数学教育学报》《课程·教材·教法》的相关文献。
考试题型包含名词解释(如"数学建模能力")、简答题(如"如何处理数学抽象性与学生认知水平的矛盾")、教学设计题(设计一节初中统计观念培养的课例)、案例分析题(评析某数学实验课的得失)及论述题(如"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路径")。近三年真题显示,约35%考点涉及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策略,28%关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创新,17%侧重数学课程标准的实践转化。
备考策略建议:1.建立"理论-案例-反思"三维度知识网络,运用思维导图梳理PCK、TPACK等理论框架;2.每周完成2-3份优质课例设计(推荐北师大数学教育研究所官网资源),重点打磨教学评一致性设计;3.针对应用统计学科特色,加强统计与概率、数据科学等前沿内容的教学设计训练;4.参与"数学教育学术沙龙"(学院每年举办4-6场),与导师团队进行教学案例研讨。
面试环节通常包含英语口语测试(重点考察学术表达,如用英语阐述"数学抽象思维培养的三阶段模型")、专业问题答辩(如"如何利用数学史资源开发初中函数概念教学素材")及研究计划评估。建议考生提前准备3分钟中英文自我介绍模板,并针对应用统计学科特色,设计"基于贝叶斯统计的中学概率教学改进研究"等具有创新性的博士课题。需特别注意学院对"数学教育+交叉学科"研究的支持方向,如数学与人工智能、数学与生物统计等交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