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考博初试资料整理如下,考生需重点把握三个方向的核心知识体系与学科交叉点:
一、汉语言文字学
1. 考试重点
(1)音韵学:重点掌握《切韵》体系、等韵图式及现代汉语音系演变
(2)训诂学:以《说文解字》为核心,结合段玉裁、王念孙注疏方法
(3)方言学:东北官话特征、满语词汇汉译规律
(4)文字学:甲骨文金文构形分析、六书理论现代阐释
2. 参考书目
(1)《音韵学发凡》(龙果夫)
(2)《文字学概要》(唐兰)
(3)《汉语方言学》(王力)
(4)《训诂学导论》(黄季刚)
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核心模块
(1)理论语言学:索绪尔能指/所指理论、乔姆斯基生成语法
(2)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变异类型学
(3)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关键期、句法加工机制
(4)计算语言学:语料库建设、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2. 重点突破
(1)《语言学概论》(叶斯伯森)
(2)《应用语言学概论》(张志毅)
(3)近三年CSSCI期刊中"语言接触"专题论文
(4)东北方言保护数字化项目相关成果
三、文艺学
1. 知识架构
(1)文艺理论:接受美学、形式主义、文化研究理论
(2)中国文论史:从《文赋》到《人间词话》的演变
(3)比较文学:中日古典诗学比较、现当代文学跨文化传播
(4)批评方法论:新批评细读法、接受史研究法
2. 研究热点
(1)《文心雕龙》现代阐释
(2)东北地域文学批评范式
(3)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融合
(4)网络文学理论建构
四、备考策略
1. 分阶段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完成专业经典精读,建立三级笔记体系
(2)强化阶段(7-9月):专题研究突破,重点整理近五年学科评估报告
(3)冲刺阶段(10-12月):模拟考试训练,重点攻克"语言学+文艺学"交叉题
2. 注意事项
(1)关注《中国语言学报》《文艺研究》等核心期刊年度主题
(2)掌握"东北方言保护""红色文艺经典"等学科特色方向
(3)准备3-5个跨学科研究案例(如语言接触与文学互文)
(4)定期联系2019-2022届录取考生获取真题样本
建议考生建立"理论-案例-方法论"三维复习模型,特别强化《东北方言调查报告》《长白山文学研究》等校内成果的研读,在初试中体现学科前沿意识与地域特色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