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作为国内通信与控制学科的重要研究基地,其控制工程、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四个博士招生专业在初试考核中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色。考生需重点关注三个核心考核模块:专业课笔试(8802控制科学与工程基础/8803通信工程基础)、综合能力测试(含专业英语与学科前沿讨论)以及科研潜力评估。
专业课笔试均采用闭卷机考形式,控制科学与工程侧重现代控制理论(推荐参考文献: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系统辨识(范立群《系统辨识》)、智能控制(张化光《智能控制理论》),通信工程则聚焦数字信号处理(奥本海姆《离散时间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樊昌信《通信原理》)、信息论(Cover《信息论基础》)。两专业均要求掌握MATLAB/Simulink建模与仿真技术,建议考生提前完成10-15个典型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建模案例。
参考书目获取方面,控制学院官网每年9月更新《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大纲》,推荐通过"吉大智慧树"平台获取配套数字资源。特别需要注意2023年新增的《人工智能与控制》(李俊峰著)作为跨学科补充读物,以及《5G通信技术白皮书》(工信部编)在通信工程方向的必读地位。历年真题可通过"吉大考研论坛"获取近五年回忆版试题,其中2020年控制工程试题涉及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2021年通信工程试题出现基于深度学习的信道估计新算法对比分析。
复习规划建议采用"3+1"阶段:基础阶段(3个月)完成教材精读+课后习题(重点突破第5-8章),强化阶段(2个月)进行专题突破(如最优控制与鲁棒性分析、MIMO系统容量极限推导),冲刺阶段(1个月)模拟机考环境进行真题训练。特别要重视近三年新增的交叉学科考点,如《控制工程》2022年新增数字孪生技术,2023年新增类脑计算基础,建议关注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等顶刊的综述论文。
面试环节采用"双盲"评审制,每位考生需准备中英文双语陈述(每人8-10分钟),重点展示科研潜力而非毕业论文。控制学院近年录取数据显示,具有工业自动化、智能机器人、卫星通信等领域科研经历的考生更具竞争力。建议提前联系报考导师组的3-5位潜在导师,通过邮件附上个人简历(突出数学建模竞赛、专利论文等成果),同步关注学院官网的"学术讲座预告"获取前沿动态。
特别提醒考生注意三个时间节点:每年10月15日网报截止(需上传CET-6成绩单)、11月15日现场确认(需携带学位证书原件)、12月20日初试成绩公示。对于跨专业考生(如本科为计算机科学),需额外准备《离散数学》《电路分析》等前置课程证明材料。备考过程中建议加入"吉大博博互助群",共享最新考纲解读(2024年控制学院新增《边缘计算与控制融合》考纲模块),同时警惕非官方渠道的"内部资料"诈骗,所有官方信息以吉大研究生院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