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备考暨南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初试时,应首先明确考试构成与核心要求。初试通常包含专业课笔试(占比60%)、外语测试(20%)及综合面试(20%),其中专业课笔试是备考重点。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侧重技术与经济交叉领域研究,涉及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资源配置等核心议题,需系统掌握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论。
参考书目方面,《技术经济学》(黄鲁成主编,第5版)、《创新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李怀祖主编)为必读教材,同时需关注《产业经济学》《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等拓展文献。近三年真题分析显示,约35%的考题涉及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如净现值、成本效益分析),25%聚焦技术创新管理(如开放式创新、技术生命周期),其余涉及产业政策、数字化转型等热点。
备考策略需分阶段实施:基础阶段(3-6个月)完成教材精读与知识框架搭建,重点突破技术经济评价模型(需掌握公式推导及适用场景)、创新扩散理论(罗杰斯模型应用)等高频考点;强化阶段(2个月)通过真题训练(近五年真题重复率达40%以上)提升解题速度,特别关注案例分析与政策建议类题目;冲刺阶段(1个月)模拟考试环境,重点强化技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占分15%-20%)、专利战略与知识产权布局等前沿内容。
外语考核注重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建议每日精读2篇JCR Q1期刊论文(如《Research Polic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整理技术经济领域高频专业术语(如" absorptive capacity ", " technological spillover ")。综合面试注重学术潜质评估,需准备3-5个深度研究设想(建议结合"双碳"目标、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并熟练展示个人科研成果(已发表论文、课题经历)。
考生需特别注意2023年新增考核维度: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产业经济结构的影响(建议关注《中国工业经济》相关论文)、ESG框架下的技术创新评价(推荐阅读《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22年相关研究)。建议组建3-5人学习小组,每月开展案例研讨(如宁德时代技术路线选择分析),同时利用知网、Web of Science等平台追踪领域内学者(如黄鲁成、李志刚)最新研究成果。
最后提醒考生关注考试动态:2024年拟新增"技术经济政策模拟设计"环节(需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议掌握Vensim软件基础操作。初试成绩公布后,建议排名前15%的考生提前联系导师,准备研究计划书(需体现与导师团队研究方向契合度),未录取考生可申请次年"技术经济与金融"方向调剂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