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门专业基础课,其考核体系注重学科交叉性与科研前沿知识的融合。无机化学部分重点考察晶体场理论、配位化学、主族与过渡金属元素化学特性及无机材料合成原理,推荐参考《无机化学》(周公度主编)第七版及《无机结构化学》(李华等著),需特别关注配合物稳定常数计算、晶体缺陷类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高频考点。分析化学侧重仪器分析技术原理与数据处理方法,建议精读《仪器分析》(武汉大学第五版)中紫外-可见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色谱联用技术等章节,近五年真题显示电化学分析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案例出现频率达37%。有机化学考试内容强调立体化学与有机合成策略,重点包括Diels-Alder反应机理、C-H键活化策略、手性合成技术及生物分子催化反应,需结合《有机化学》北大第五版教材与《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J.D.urrey)进行拓展学习。物理化学核心模块涉及统计热力学、表面化学与电化学理论,重点章节包括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表面张力与润湿性关联模型、电化学阻抗谱解析方法,推荐参考《物理化学》(傅献彩第六版)及《电化学基础》(陈立泉著)。备考策略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复习法":基础阶段(1-2个月)完成四门教材精读并建立知识框架图;强化阶段(2个月)针对历年真题(2009-2022年共收录有效试题1265道)进行题型分类训练,注意近三年新增的绿色化学评价体系相关论述题;冲刺阶段(1个月)开展全真模拟考试,重点突破配位场理论计算题(年均分值占比21%)、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题(年均分值占比18%)及表面化学工程应用案例分析题(年均分值占比15%)。特别提醒考生关注学院官网发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标注的"前沿交叉化学"研究方向相关考点,建议在复习中增加纳米限域催化、单原子催化剂设计等热点领域知识储备,此类内容在2023年新增题型中占比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