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备考暨南大学暨大知识产权研究院法律硕士(非法学)转向法学博士的初试阶段,需重点关注三个核心环节:考试科目结构、知识产权法学科研方向适配性以及交叉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考试科目包含专业综合(知识产权法、民法总论、法学理论)、外语(英语一)和科研创新潜力测试三个模块,其中专业综合占分权重达50%。考生需系统梳理《知识产权法》第四版(王迁著)、《民法总论》(梁慧星著)、《法学理论前沿》(张文显著)等指定教材,同步关注《中国知识产权报告》年度论文集及最高人民法院近三年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在民法总论部分,需重点突破物权法定原则与商法特殊主义的冲突协调、担保物权体系中的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创新、以及民法典第577条违约责任与知识产权侵权竞合的司法适用边界。法学理论模块应着重研读《法哲学原理》(黑格尔著)中理性法体系构建逻辑,结合《法学研究》2022年第3期《数字时代的法律本体论重构》等前沿论文,建立传统法教义学与新兴技术治理的对话框架。
科研创新潜力测试环节需展现知识产权交叉学科研究潜力,建议考生围绕"数据要素确权与跨境流通规则""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归属困境""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司法认证标准"等热点问题,结合《知识产权法院裁判文书理解与运用》(最高人民法院编)中的实务案例,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构想。外语考核要求熟练运用法律英语进行专业文献翻译,需精读《WTO知识产权协定逐条注释》(王春英著)等外文专著,掌握JURISPRUDENCE、INTELLECTUAL PROPERTY右文精准表达。
真题分析显示,近五年考试中涉及"专利审查指南2.0实施后的审查标准变化"占比达28%,"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侵权责任连带认定"连续三年出现案例分析题。建议考生建立"制度梳理-案例解析-法理阐释"三维复习模型,每周完成2套模拟试卷并录制答题陈述视频进行学术表达训练。特别要注意关注2023年新增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修订内容,重点掌握从属权利要求解释规则与新颖性抗辩事由的实务认定标准。备考周期建议分为基础夯实(3个月)、专题突破(2个月)、模拟冲刺(1个月)三个阶段,同步关注暨大知识产权研究院官网发布的"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系列学术讲座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