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暨南大学暨大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医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外科学、放射影像学、骨科学和麻醉学四大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显著。外科方向重点考察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尤其关注创伤急救、微创手术及围术期管理,要求考生掌握急诊多发伤救治流程(如RRT-PCR在感染防控中的应用)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操作规范。放射影像学近年强化AI辅助诊断考核,重点解读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分类(Letournel分型)和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需熟练掌握PACS系统影像报告书写规范。
骨科学考试侧重前沿技术整合,3D打印定制化骨植入物设计、干细胞治疗骨不连等新兴领域占20%分值,考生需结合医院骨科临床数据(如2022年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进行论证。麻醉学则突出围术期多学科协作能力,智能麻醉工作站(如GE监护系统)报警阈值设定、深度麻醉监测(BIS值)与术后谵妄预防成为新考点,要求熟记《中国麻醉学指南2023》更新内容。
跨学科整合能力考核呈现新特点:外科与影像学联合病例(如脊柱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占比提升至35%,需运用PACS系统调阅多模态影像(CT/MRI/PET-CT)进行综合分析。麻醉与外科交叉题涉及术后疼痛管理路径优化(多模式镇痛方案设计),要求结合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制定个性化方案。
医院特色资源对备考至关重要:①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真实病例库(近三年收录1200+病例)需重点研读;②骨科3D打印中心提供200+定制案例模型供模拟操作;③麻醉科智能药代动力学监测系统(PK-MDPI)数据纳入考核体系。建议考生建立"临床思维-影像征象-手术决策-麻醉支持"四维知识图谱,每日通过医院HIS系统模拟真实临床情境训练。
考试动态显示,2024年将新增"智能医学装备应用"模块(占15%),重点考核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操作流程、影像组学AI辅助诊断系统(如联影uAI)使用规范及5G远程麻醉监护技术。建议考生系统梳理医院近三年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发表的12篇重点论文,重点关注骨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影像学评价体系(已建立5年随访数据库)和术中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标准。
备考资料获取渠道:①医院图书馆医学文献检索室(重点查阅近五年骨科学术会议纪要);②手术室VR模拟训练系统(含300+高难度手术案例);③麻醉质控中心电子病历库(含5000+术后随访数据)。特别提醒考生注意:2023年考试中,麻醉深度监测与围术期凝血管理交叉题引用了医院自制的《智能麻醉决策树》,涉及12种药物时序调整算法,需掌握相关代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