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暨南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博初试分析报告显示,该校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招生考试采用“政治+英语+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四阶段考核模式。政治科目以统考形式进行,英语考核包含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三大模块,其中专业基础课(影像解剖学)与专业综合课(核医学技术)构成专业课笔试核心内容。近三年真题分析表明,专业基础课约占60%分值,重点考查三维影像解剖定位、CT/MRI影像判读标准及核素代谢动态分析三大模块,要求考生掌握PET-CT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代谢显像规律及PET/MRI融合影像在骨转移灶诊断中的应用阈值。
专业课笔试采用闭卷机考形式,考试时长180分钟,其中影像解剖学部分包含50道客观题(每题2分)和3道简答题(每题10分),核医学技术部分包含40道客观题(每题3分)和2道论述题(每题15分)。参考书目明确指定《医学影像解剖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和《核医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但近两年新增《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2022版)》作为补充阅读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误判率(2021-2023年分别为12.7%、9.3%、7.8%)进行专题论述。
在面试环节,招生组采用“双盲交叉提问”机制,重点考察科研创新能力与临床转化潜力。2023年录取数据显示,进入复试的32名考生中,具有SCI二区论文发表经历的考生通过率提升至78%,其中发表在《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的核素靶向治疗研究(IF=7.2)和发表在《Radiology》的AI辅助肝肿瘤三维重建技术(IF=5.8)成为典型成功案例。建议考生在复试准备中重点展示以下成果:①临床影像诊断中的疑难病例处理流程(需附影像报告原始数据)②核医学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优化方案(需提供剂量计算公式及验证数据)③跨学科研究项目的合作成果(需说明与影像医学的交叉创新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考试大纲新增“医学影像组学”和“核医学功能影像”两大考核模块,其中影像组学部分要求掌握ROI自动提取算法(如3D Slicer软件中的FSL工具包)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核医学功能影像需熟练运用SUVmax值动态变化曲线分析甲状腺疾病进展。建议考生通过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进行模拟训练,系统已集成2020-2023年中华医学会影像学分会发布的28项诊断标准操作流程。
备考资源方面,推荐购买暨南大学医学部出版的《影像医学考博真题精解(2023-2024合订本)》,内含近五年考试真题解析及高频考点思维导图。同时需关注“中国核医学分会”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技术指南,特别是关于2023版《核医学检查与治疗技术标准》中甲状腺癌核素治疗剂量调整方案(从7.4GBq/次降至5.8GBq/次)的考核重点。建议考生组建5-7人的备考小组,定期开展影像诊断案例讨论(每周2次),并针对核医学检查流程优化设计模拟操作考核(使用3D打印的虚拟核素示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