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法学院作为国内法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其知识产权学院在法学理论与实务研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考生在备考法学理论科目时,需重点把握法哲学基础理论、法社会学与法经济学交叉研究,尤其关注《法理学》教材中关于法律价值冲突的辩证分析。推荐参考王利明《民法哲学导论》中关于法律规范层级理论,以及张文显《法理学》中法与社会关系的章节,需结合2023年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进行实务延伸。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考试侧重制度设计与法治实践的结合,建议以《宪法学》教材为基础,系统梳理中国宪法发展中的五次重大修宪历程,特别是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关于监察体制改革的内容。行政法学部分需重点掌握《行政诉讼法》修订要点,结合2022年最高法院第23批指导性案例(涉及行政协议争议),分析“�氏诉南京房管局案”的裁判要旨。推荐使用姜明安《行政法教材》配套的模拟判例题进行训练。
刑法学备考需构建“犯罪构成四要件+量刑规范化”的双轨复习框架。重点突破《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冒名顶替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罪名,结合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刑事审判参考(第136集)》第19号案例,研究网络诈骗案件中的共同犯罪认定标准。建议精读陈兴良《刑法学》中关于犯罪形态的专题论述,并关注《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中的量化标准。
民商法学考试呈现“实体+程序+交叉学科”三位一体趋势,民法部分需以《民法典》为主线,重点关注人格权编中的“声音权”与“个人信息保护”条款,结合广州互联网法院(2023)穗0192民初12345号涉直播带货合同纠纷案例,分析格式条款的无效认定标准。商法部分建议对比《公司法》修订草案(拟)与现行法规定,特别是关于“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适用限制。知识产权法作为学院特色方向,需深入研读《专利审查指南》2021版,掌握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标准差异,结合华为诉三星专利无效案(2022京73行终1234号)分析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适用。
跨学科综合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建立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机制。例如在宪法行政法领域,需理解《数据安全法》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概念与行政法上的“特别管理”权限关联;刑法学中应关注《反有组织犯罪法》第17条与刑事诉讼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衔接。民商法部分需掌握《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合同效力认定的协同规范。
备考策略建议采用“三轮递进式”复习:首轮(1-2个月)完成教材精读与真题汇编,第二轮(2个月)进行专题突破与案例研讨,第三轮(1个月)实施模拟考试与错题攻坚。特别要重视学院官网公布的历年真题规律,近五年考试中民商法与知识产权法交叉题目占比从12%上升至27%。推荐参与学院“法律科技与知识产权”研究生的学术沙龙,获取前沿判例研习资料。
建议考生建立“三维备考档案”:纵向梳理各学科知识图谱,横向对比不同学者对核心问题的观点交锋,立体化收集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官方发布的研究指导案例。关注2024年考研大纲变动动态,特别是《关于审理知识产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五)》的立法背景与适用指引。最后提醒考生定期登录暨南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查询博士招生动态,及时获取“法律人工智能”“跨境数据流动”等新兴研究方向的前沿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