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备考暨南大学核医学考博初试时,需重点掌握三大核心板块:基础理论、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基础理论部分以《核医学》第五版(张锦元主编)为核心教材,重点突破放射性药物配伍禁忌(如锝-99m与苯妥英钠的相互作用机制)、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尤其是半衰期与生物半衰期的动态平衡计算)及核医学影像判读标准(需熟练区分SPECT与PET/CT在心肌缺血显像中的特征性征象)。临床实践环节应结合《临床核医学诊疗规范》(2022版),着重强化核素治疗剂量计算(如碘-131治疗甲亢的累积剂量阈值)、放射性废水处理流程及核事故应急响应预案三大实操模块,建议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完成至少20例典型病例的诊疗决策模拟。
科研能力考核采用"双盲交叉评审"模式,考生需提交包含以下要素的研究计划:①基于机器学习的核医学影像自动诊断模型(需明确特征提取算法与验证标准);②放射性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创新设计(重点阐述脂质体包封率与肿瘤摄取效率的关联性);③核医学大数据分析(要求展示至少3种统计方法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近年真题显示,近五年出现频次超过68%的考点集中在"放射性药物代谢动力学建模"与"核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开发"两大前沿领域。
初试形式采用"笔试+面试"的复合模式,笔试部分包含100道选择题(含10道情景应用题),面试环节设置"学术伦理辩论"(如放射性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知情同意边界)、"创新性成果路演"(要求5分钟内展示研究项目的专利布局与转化路径)两个必考模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新增"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交叉研究"专题考核,涉及PET/MRI融合成像技术原理及多模态数据融合算法,建议考生提前研读《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近三年相关综述论文。
备考资源推荐:①《核医学考博历年真题精解》(暨南大学医学部出版,2024修订版);②"核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需通过学校VPN访问);③"放射性药物研发前沿"慕课(中国大学MOOC编号:MOOC-001011-206)。特别提醒考生关注"核医学临床技术创新奖"申报动态,该奖项获得者在初试中可享受降分政策(最高优惠15分)。建议考生建立"3+2+1"复习节奏:每周完成3套模拟试卷(含1套全真模拟)、2次组内学术研讨、1次导师一对一指导,同时加入"核医学青年学术沙龙"(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下午)拓展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