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桂林,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培育单位,标志着学校发展迈入新阶段。作为广西省重点建设的大学,这里不仅是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摇篮,更承载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使命。
学校现有南校区、北校区和空港经济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100余亩,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在学科建设方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连续五年进入ESI全球前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6个学科入选自治区重点学科。202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彰显了强劲的科研实力。
教学成果方面,学校构建了"新工科+新商科"融合培养体系,与华为、中兴、浪潮等300余家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赴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就业人数位居广西高校前列。2023届毕业生中,选择深造的比例达32%,其中赴美国、英国等世界百强高校攻读硕士博士的比例较五年前增长18个百分点。
校园文化底蕴深厚,每年举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学校团队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27项。特色文化品牌"山水科技文化节"已连续举办16届,通过科技展览、学术论坛、创新创业路演等形式,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态圈。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560万册,电子资源覆盖率达98%,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高校数字资源中心。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学校主导研发的"天琴"系列遥感卫星成功进入太空,参与建设的"中国-东盟信息港"项目获国家发改委专项支持。2023年,学校与中科院联合成立的"智能信息与系统研究院"正式挂牌,重点攻关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已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3项。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学校牵头组建的"数字贸易创新联盟"成功落地12个跨境数据合作项目,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
面向未来,学校正加速推进"双一流"培育进程,计划到2025年建成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20个交叉学科创新团队。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AI教学助手普及率达100%,建成全国首个"元宇宙"虚拟实验室。随着空港经济区校区的全面启用,学校将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化教育合作区,预计到2030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0人,建成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这所扎根八桂大地的学府,正以"明德笃行、博学创新"的校训为指引,在电子信息领域持续深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担当,在产教融合中培育人才,逐步成长为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面向东盟的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