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初试资料分析聚焦于该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核心考核体系,该专业依托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形成了"理论建构-实践创新-技术融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根据近五年(2018-2022)真题大数据分析,考试内容呈现以下显著特征:
一、考试结构分析
初试采用三科联考模式,总分为800分(含专业基础150分、专业综合350分、外语100分)。其中专业基础科目重点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占分25%),专业综合科目涵盖课程论(35%)、教学论(30%)、教育技术学(20%)、比较教育(1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起新增"教育大数据分析"模块,占专业综合分值的10%。
二、重点科目解析
1. 教育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专业基础)
核心考点包括:量化研究(SPSS、NVivo操作)、质性研究(扎根理论、案例研究)、混合研究方法设计。近三年真题显示,研究设计题占比达40%,其中行动研究方案撰写成为高频考点。需重点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陈向明著)第三章"研究设计"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著)第四章"假设检验"。
2. 课程论(专业综合)
重点章节包括:课程目标设定(布鲁姆目标分类修订版)、课程内容组织(螺旋式课程理论)、课程评价(CSE评价模型)。2020年新增"跨学科课程设计"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运用UBD理论设计5-8年级STEM课程单元。推荐参考《课程与教学论》(王陆等著)第七章与《学科课程论基础》(钟启泉著)第四章。
3. 教学论(专业综合)
核心模块包含:教学过程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应用)、教学方法创新(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课堂管理策略(Kagan合作学习)。2022年真题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成为新考点,需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进行设计。重点推荐《教学论》(李如密著)第五章与《学习科学导论》(桑新民著)第三章。
三、备考策略建议
1. 建立三级资料体系:一级资料(招生简章、考试大纲)、二级资料(近五年真题解析、导师论文集)、三级资料(学科前沿动态、教育政策文件)。特别关注《江西教育》2021-2023年刊发的课程改革专题论文。
2. 实施模块化突破:将考试内容划分为"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创新实践"三大模块,分别对应《教育原理》《教育技术学》《教育创新研究》三本核心教材。建议采用"3+2"复习法:每周3天系统学习理论,2天模拟实践应用。
3. 强化真题训练:近五年真题重复率达62%,其中2020年课程设计题与2018年真题存在30%内容重叠。建议建立错题追踪系统,重点攻克"课程评价""教学诊断"等高频失分模块。
4. 关注新兴交叉领域:重点准备"教育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教育"等交叉学科内容,需掌握EEG实验设计、ChatGPT教学应用等前沿知识。推荐关注《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第9期相关论文。
四、导师研究方向匹配
根据2023年招生目录,重点匹配以下研究方向:
1.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张教授):需精读《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史相关文献
2. 教育技术融合创新(李研究员):重点准备教育大数据分析(Python/R语言)
3. 比较课程研究(王副教授):需掌握UNESCO课程分类框架与OECD教育评估体系
4. 学科教学论(刘教授):根据报考学科选择对应课程标准与课例研究
五、复试衔接准备
建议在初试后立即启动复试准备,重点提升:
1. 学术报告制作(PPT设计、数据可视化)
2. 研究计划撰写(突出创新性与可行性)
3. 交叉学科知识储备(教育神经科学基础理论)
4. 教育政策解读能力(2023年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附:核心参考资料清单
1. 必读书目:
-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
- 《教学论》(第四版)
- 《教育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指导手册》(校本教材)
2. 参考书目:
- 《教育统计学》(第五版)
- 《学科教学论》(各学科专用)
- 《教育大数据分析导论》(校本讲义)
3. 政策文件:
- 2022年江西省中小学课程方案
- 2023年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指南
备考周期建议:2024年3月-12月,分三轮推进(基础夯实120天+专项突破60天+模拟冲刺60天)。特别提醒考生关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2024年6月发布的考博动态调整通知,及时获取最新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