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在文物保护修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知识储备与研究能力。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专业课一《文物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和专业课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部分年份可能涉及英语或专业综合科目。专业课参考书目以《文物学概论》《文物保护修复原理与方法》《文化遗产保护导论》为核心,辅以《中国考古学大词典》《文物保护材料学》等拓展性文献。
从近年真题分析可见,考试重点集中在以下三个维度:一是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流程与材料科学应用,要求考生掌握传统修复工艺(如纸质文物脱酸处理、青铜器脱锈技术)与现代科技(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3D数字化建模)的协同应用;二是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伦理规范,需结合《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解读具体案例;三是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论,涉及考古类型学、地层学、环境考古等核心概念及跨学科研究范式。例如2022年真题曾以"敦煌壁画颜料成分分析对修复方案制定的影响"为题,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材料分析技术与文物保护原则进行论证。
备考策略建议采用"三维递进式"复习体系:基础层重点梳理文物分类、保护原则、修复技术标准等核心知识,可借助兰州大学自编《文物学核心概念手册》进行系统记忆;提升层需建立"技术-理论-实践"知识网络,通过分析近五年西北地区石窟寺保护、丝绸之路文物考古报告等典型案例,培养问题转化能力;冲刺层应模拟真实考试场景,针对"文物微生物病害防控""数字孪生技术在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等前沿命题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关注《中国文化遗产》等期刊最新研究成果。建议考生定期参与兰州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学术沙龙,与导师团队保持研究动态沟通,在报考前完成1-2项与报考方向相关的实证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