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应用经济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在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方面的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包括专业课笔试、外语考核和综合面试三部分。专业课笔试分为两门,一是《应用经济学综合考试》,涵盖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核心课程;二是《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重点考察考生对经济学理论前沿、热点问题的理解与批判性思考能力。
专业课笔试的参考书目以兰州大学自主编写的《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为核心,考生需系统掌握以下教材:微观经济学方面,推荐《微观经济学》(曼昆)和《高级微观经济学》(范里安);宏观经济学方面,建议参考《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和《现代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计量经济学方面,《高级计量经济学》(李实)和《计量经济学》(张晓晶)是必读材料。考生需关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尤其是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环境经济相关的实证研究,这些内容常出现在《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的论述题中。
外语考核采用英语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形式。笔试部分包括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或汉译英)和写作,重点考察学术英语能力。例如,近三年真题中,翻译题多涉及经济学经典理论或政策文件,如“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相关段落;写作题则要求考生针对当前经济热点(如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提出政策建议。面试环节中,考生需用英语进行3分钟个人陈述,并回答关于研究计划、学术成果的英文提问,因此建议提前准备英文版个人简历和研究计划书。
综合面试注重考察考生的学术潜力与科研素养。面试流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为专业基础问答,涉及经济学核心理论(如一般均衡模型、博弈论应用)和学科交叉知识(如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第二轮为研究计划答辩,考生需展示个人研究设想,评委会从选题价值、方法论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提问;第三轮为自由讨论,可能涉及对近期经济学争议性议题(如“平台经济反垄断的经济学逻辑”)的深入探讨。根据2022年录取数据,约65%的考生因研究计划与学科方向契合度不足被淘汰,因此建议考生提前与导师沟通选题,确保研究计划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的重点方向(如黄河流域经济带、绿色金融)高度相关。
备考策略方面,建议考生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复习法”:第一阶段(3-6个月)以教材精读和框架构建为主,建立经济学核心知识图谱,重点标注兰州大学历年真题高频考点(如“内生增长理论对传统增长模型的修正”);第二阶段(2-3个月)进行真题深度解析,近五年真题显示,约40%的论述题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治理”等政策热点直接相关,需结合《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期刊最新论文积累案例分析;第三阶段(1个月)模拟全真考试环境,专业课笔试建议控制在4小时内完成,重点训练快速构建答题逻辑的能力,例如在“环境税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这类综合题中,需同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动态面板模型等工具。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兰州大学考博存在“一票否决”机制:专业课笔试成绩低于120分或外语成绩低于60分者直接淘汰。因此,考生需制定严格的时间管理方案,例如每天固定3小时进行计量经济学模型训练(重点掌握面板数据回归、工具变量法等),每周完成2篇英文文献精读(推荐《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同时加入“经济学模型代码库”建设,熟练使用Stata、Python进行实证分析,近三年有23%的考生因实证作业代码规范性不足被扣分。
最后,建议考生关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官网发布的“考博动态”,及时获取命题趋势信息。例如,2023年新增“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专题模拟题库,要求考生运用网络外部性理论分析直播电商的竞争格局。同时,可加入“兰大经院博士备考联盟”等学习社群,通过定期组队模考、论文互评等方式提升备考效率。根据2022-2023年录取案例分析,最终录取考生的共性特征包括:专业课笔试平均分128.5分(满分150),外语成绩82分(满分100),研究计划获3名以上导师书面推荐,且具有省级以上经济学竞赛获奖经历者录取率高达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