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考博初试资料涵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考核体系,考生需重点突破以下核心内容。自然地理学侧重区域环境演变与生态过程研究,重点包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机制、青藏高原冻土退化响应、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性等方向,推荐参考《自然地理学》(吴传钧主编)、《环境演变研究》(刘嘉茂著)及近五年《地理研究》《地理学报》相关论文。人文地理学聚焦城乡发展与人地关系,需掌握新城市主义理论、乡村振兴战略、数字经济地理学等前沿议题,参考《人文地理学》(张京祥等著)、《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及城乡规划蓝皮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考核GIS空间分析技术、遥感解译方法及智慧城市应用,建议精读《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科学》(刘耀林著)、《遥感导论》(李德仁著)并完成ArcGIS、ENVI软件实操训练。测绘工程方向需强化大地测量学、GNSS定位技术及三维激光扫描应用,推荐学习《大地测量学基础》(王仁明著)、《现代测绘技术》(张祖勋著)及《测绘学报》年度综述。考生应建立跨学科知识框架,关注2023年国家地理信息科技支撑创新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动态,结合兰大"三地三中心"建设目标(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研究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青藏高原环境与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研读导师团队在《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等期刊发表的代表性成果。建议采用"3+1"复习模式:3个月系统梳理教材与专著,1个月模拟考试与论文写作训练,同时关注学院官网发布的历年真题及2024年考纲调整说明,特别注意新增的"数字孪生流域构建""地理大数据挖掘"等考核模块。备考过程中需建立错题数据库,针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兰西城市群空间结构模拟等特色命题进行专项突破,最终形成包含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的个性化备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