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考博初试以系统性和实践性为核心,注重考察考生对交通系统理论、规划方法及前沿技术的综合掌握能力。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规划》专业笔试(300分)和《综合交通运输研究》面试(200分),其中笔试部分涵盖交通需求预测、网络优化、智能交通系统设计等核心模块,面试则侧重研究计划可行性、学术成果积累及跨学科思维。
参考书目方面,《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规划》(第四版)张树清著为指定教材,需重点掌握第3-5章的OD调查方法、交通分配模型及多目标优化算法。补充阅读《智能交通系统导论》吴志强著(2021修订版)以应对智慧交通热点问题,《城市交通规划》吴亮等著则强化区域交通网络设计能力。近三年真题显示,65%的论述题涉及MOT(出行即服务)模式下的多式联运衔接,建议结合《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报告(2023)》分析政策导向。
复习策略采用"三阶段递进法":基础阶段(3个月)完成教材精读+经典论文精读(JTRI近五年TOP10论文),重点攻克交通经济评价(SAHP权重分配)、交通仿真(VISSIM微观仿真)等计算模块;强化阶段(2个月)开展真题模考(建议使用兰州市轨道交通规划案例作为模拟题源),提炼出高频考点如BPR函数参数敏感性分析、公交优先信号控制配时优化等;冲刺阶段(1个月)聚焦热点专题,包括碳达峰背景下的绿色交通网络重构、基于数字孪生的交通韧性评价体系构建,每日保持3小时专业英语文献阅读(推荐TRB期刊)。
面试环节需准备研究计划书(不超过8页A4纸),近三年录取考生中,涉及"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物流节点动态选址模型"(2022)、"高原地区铁路重载运输能耗优化"(2023)等结合地域特色的研究方向占比达78%。建议选择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价值的题目,如"新基建背景下轨道交通TOD开发效益评估体系重构",配套使用AnyLogic多方法仿真验证。
备考资料获取渠道:1)兰大图书馆交通运输学科专藏(B类文献借阅量年增长23%);2)全国交通规划案例库(含兰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报告);3)中国知网"交通运输工程"专题库(近三年引证频次>100的论文重点关注)。特别提醒:2024年新增"交通大脑"建设相关考点,需研读交通运输部《交通大脑建设指南(试行)》及杭州、苏州等试点城市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