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申请考核制复试主要分为材料审核、专业面试和综合评议三个环节。面试时长约90分钟,由3-5位教授组成评审组,其中至少包含2位本领域博士生导师。2023年复试真题显示,面试重点考察三大维度:一是对AI前沿技术的深度理解(占比35%),二是独立科研能力的评估(占比40%),三是学术潜力和研究规划(占比25%)。专业问题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算法原理的数学推导(如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的残差连接设计原理),二是经典论文的批判性分析(如对比GPT系列模型在长上下文处理中的性能瓶颈),三是跨领域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设计(如基于联邦学习的工业质检系统架构)。在压力面试环节,常出现"请证明你比ChatGPT更具备科研潜力"等挑战性问题,要求考生在3分钟内构建完整的论证体系。研究计划评审需特别注意三点: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需提供至少两种备选方案)、创新点的量化评估(建议采用专利检索+文献计量分析)、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需明确标注数据来源和标注成本)。英语口语测试采用双盲模式,重点考察学术英语表达能力,2023年真题涉及"可解释AI在医疗诊断中的伦理困境"等话题。建议考生在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1. 建立"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创新路径"三维知识图谱;2. 撰写3份不同方向的备选研究计划(建议涵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强化学习三个方向);3. 模拟完成10场以上结构化面试,重点训练时间管理和逻辑表达。特别注意:2024年新增对"AI+碳中和"交叉领域的研究潜力评估,建议提前关注《自然·能源》等期刊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