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环境工程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及交叉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能力与学术素养。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专业基础课(环境科学基础、环境工程原理)、专业课(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以及综合面试。考生需在初试中展现对环境领域前沿问题的理解,例如碳中和背景下的碳捕集技术、流域生态修复理论、环境大数据分析等热点方向。
参考书目方面,《环境科学导论》(第二版,李战强主编)作为专业基础课核心教材,重点要求掌握环境系统理论、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及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工程原理部分需精读《环境工程原理》(第四版,吴持恭主编),尤其关注水处理工艺优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固废资源化路径。近年真题显示,约35%的论述题涉及《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环境政策法规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结合应用,考生需关注《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相关内容。
复习策略建议采取"三阶段递进式":第一阶段(1-2个月)完成4门核心课程知识体系构建,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等学科交叉点;第二阶段(2-3个月)聚焦导师团队研究方向,例如该校环境学院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如电化学-膜分离耦合技术)、生态修复材料(生物炭改性研究)等领域近三年发表SCI论文50余篇,需针对性研读相关文献;第三阶段(1个月)进行真题模拟训练,近五年复试线波动在365-385分之间,建议数学建模题(如水质预测模型构建)与案例分析题(如某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各准备3套标准答案。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新增的"环境人工智能"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运用Python进行污染物浓度预测或环境监测数据可视化分析,需掌握Scikit-learn库的基本应用。面试环节占比达40%,建议提前联系学院研招办获取近三年录取名单,重点研究具有环境工程+计算机/材料复合背景的录取案例。备考期间每周应参加模拟面试,重点训练对"双碳目标下环境工程学科转型"等时政热点的多维度解读能力。最后提醒考生关注辽宁大学环境学院官网发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025年)》,及时获取新增的"环境微生物资源利用"等交叉学科方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