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儿科学理论体系、临床诊疗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科研创新能力。考生需重点复习《中医儿科学》专业教材(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7版),结合《中医儿科学》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系统梳理中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专业课(中医儿科学)、外语(英语或日语)、政治理论,专业课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满分150分,题型涵盖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题等。
复习建议分三个阶段:基础阶段(3-6个月)以教材为核心,完成4轮通读,建立知识框架,重点掌握新生儿疾病(如胎黄、乳痈)、小儿常见病(感冒、咳嗽、泄泻、小儿肺炎)、小儿杂病(惊风、发育迟缓)的诊疗规范,整理高频考点思维导图。强化阶段(2-3个月)结合《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成果(如李灿东教授团队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王雪峰教授团队在小儿糖尿病研究),研读近五年核心期刊论文(推荐《中国中医儿科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关注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更新,完成至少5套模拟试题训练。冲刺阶段(1个月)聚焦辽宁中医药大学特色研究方向(如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哮喘、推拿疗法干预自闭症),整理导师论文中的创新观点,针对辽宁省考博真题特点(2023年新增中医儿科急症救治案例分析题)进行专项突破。
考试重点包括:1. 病机辨证:掌握"脏腑经络学说"在儿科疾病中的特殊应用,如脾虚夹湿证与肺脾两虚证的鉴别要点;2. 治则治法:重点分析"三因制宜"原则在北方地区小儿冬季咳嗽防治中的实践;3. 经典方剂: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小儿病方剂(如射干麻黄汤、麦门冬汤)的当代应用;4. 中西医结合:熟悉中医儿科特色疗法(如小儿推拿穴位定位误差控制在±0.5cm内)与西医诊疗的衔接要点。考场上需注意答题规范,病例分析题需按"主诉-现病史-查体-舌脉-诊断-治则-方药-煎服法"逻辑展开,方剂剂量应注明传统剂量(如生石膏先煎)与临床常用剂量(如生石膏15-30g)。
备考资料推荐:1. 教材配套《中医儿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辽宁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 《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库》(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2版);3. 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的《中医儿科经典医案选析》(内部资料);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儿科临床路径(2021年版)》重点章节。特别提醒考生关注2024年新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1-2025年)》中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相关要求,结合辽宁地区儿科医疗资源分布特点(如沈阳、大连地区三甲医院儿科床位数占比达68%),论述中医儿科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注意事项:1. 外语考试重点考查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建议精读《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ldren's Health》近三年综述论文;2. 政治理论考试侧重考察"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中医药篇章,需熟记《中医药法》第25条关于儿科医师培养的规定;3. 作战策略上,首门专业课考试后需立即分析错题,建立"高频错题-教材对应页码-扩展文献"三维对照表,避免知识盲区重复出现。建议考生加入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博士备考群(QQ群号:123456789),获取实时更新的考试大纲解读和导师组研究方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