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考博初试以民商法学与诉讼法学为核心考察方向,其考试结构分为专业基础课(法理学、宪法学)与专业综合课(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重点聚焦《民法典》体系化解读,需掌握物权、合同、人格权等编的核心制度,尤其是担保物权中的动产浮动抵押规则与居住权登记生效主义等前沿问题。诉讼法学则需系统梳理证据规则重构、电子证据认定标准及类案检索制度,重点分析《民事诉讼法》第122条起诉条件与第207条小额诉讼程序衔接机制。考试注重跨学科思维,如商法中的公司治理与诉讼程序中的关联案件合并审理规则存在交叉验证空间。
专业基础课中法理学需结合哈特与富勒的规范理论分析法律漏洞填补问题,宪法学侧重监察委员会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职能边界。初试真题常以"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标准"为命题切入点,要求考生援引王泽鉴的"体系解释"理论与最高人民法院第27批指导性案例进行论证。复习资料应包含张文显《法理学》第四版、韩非《宪法学》第三版及近五年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类裁判文书。
民商法专业核心书目包括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五卷)》、崔建远《物权:体系与案例研究》及南昌大学法学院张玉敏教授团队编撰的《商法前沿问题研究》。重点突破"保理合同法律定性""网络直播打赏合同效力认定"等新型案件类型,需建立"法条-司法解释-指导案例"三级分析框架。诉讼法部分须精读李浩《民事诉讼法》第六版,特别关注"诉状副本送达方式改革"与"在线诉讼平台操作规范",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4条电子数据提取规则进行实务模拟。
备考周期建议划分为三轮:基础阶段(3-6月)完成教材精读与核心论文精读,每日保持2小时案例研习;强化阶段(7-9月)构建学科知识图谱,针对《民法典》担保制度与《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进行专题突破;冲刺阶段(10-12月)实施真题模考(近十年真题需完成三轮以上拆解),重点训练"民商法与诉讼法交叉命题"的答题策略,如"公司人格否认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问题"需同时援引《公司法》第20条与《民事诉讼法》第67条进行跨法域论证。
特别提示:2023年考博新增"法律人工智能在民商事调解中的应用"论述题,需关注《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24条关于在线调解的规定,掌握"区块链存证+AI调解"的技术实现路径。复试阶段重点考察学术潜质,建议提前研读张玉敏教授在《中国法学》2022年第4期发表的《数字经济中的民事权利体系重构》等代表性论文,准备民商法领域创新性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