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在材料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科研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考试分为专业课笔试、英语测试和综合面试三个部分,总成绩按6:3:1比例计算。专业课笔试科目为《材料物理与化学综合》,涵盖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晶体缺陷与相变、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材料性能表征方法等核心内容,考试时长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参考书目以《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出版社,刘振宇主编)、《材料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李恒君主编)为主,同时需关注近三年南科大材料学院在《先进材料》《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的论文。备考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复习法":第一阶段(1-2个月)系统梳理材料科学导论、晶体学、相图与热力学等基础理论,重点掌握位错理论、扩散机制、相变动力学等核心概念;第二阶段(2-3个月)结合《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教材,强化XRD、SEM、EBSD等表征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完成50道以上材料性能计算题训练;第三阶段(1个月)针对南科大近年重点研究方向(如钙钛矿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固态电解质)进行专项突破,整理3-5套模拟试卷并限时演练。
英语测试包括专业英语阅读(30分钟,2篇材料领域外文文献)和英语口语(10分钟,围绕当前材料学科热点提问)。建议考生精读《Nature Materials》《Science》等顶刊的2020-2023年综述文章,积累不少于200个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口语练习可参考MIT OpenCourseWare材料科学公开课。
综合面试注重考察科研潜力和学术价值观,近年高频问题包括:1)你如何理解本课题组"先材料后器件"的研究路线?2)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方面,你有哪些创新思路?3)如何处理科研中遇到的实验数据与理论预测偏差?考生需准备中英文双语版个人陈述,重点突出材料表征创新、跨学科研究经历和专利成果。2022年真题显示,约35%面试考生因未掌握《南科大材料学科发展白皮书》中"智能材料"战略规划内容被扣分。
特别提醒:2023年起考试增设"科研诚信"环节,需在面试前签署《学术规范承诺书》。建议考生提前联系导师组学长,获取近三年《材料物理与化学综合》真题(含2021年出现过的位错强化机制计算题),并注意防范非法获取真题等学术不端行为。备考资料可通过南科大研究生院官网"考试大纲下载"栏目获取,注意核对2024年3月发布的最新版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