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地理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与研究潜力。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两门专业课笔试(自然地理学综合与人文地理学综合),每科150分,满分600分,另设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参考书目以南京大学自编教材为主,如《自然地理学原理》《人文地理学前沿问题研究》等,同时要求考生关注近三年地理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论文。
考生需重点掌握自然地理学中的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质学、生态学等核心模块,特别是南大在景观生态学、城市地理学、GIS与遥感应用等方向的研究特色。人文地理学部分需深入理解空间生产理论、全球化与地方响应、智慧城市等热点议题,并结合南京城市空间规划、长三角区域发展等案例进行论述。跨学科能力要求突出,例如要求考生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析人文地理现象,或运用生态学模型评估城市热岛效应。
备考策略建议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3-6个月)系统梳理知识框架,建立自然与人文地理学的双向知识链接,重点突破南大导师团队近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第二阶段(2-3个月)专项强化真题训练,注意近五年南大真题中重复出现的考点如"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评价""新质生产力与地理学研究"等;第三阶段(1个月)模拟考试环境进行全真演练,尤其注重面试环节的学术表达训练,建议提前联系南大地理学院2022-2023级在读博士生获取最新备考资讯。
考试命题呈现显著趋势性特征:自然地理学占比从2019年的45%降至2023年的38%,人文地理学技术融合题占比提升至27%,新增"地理人工智能"专题论述。2024年拟增加"双碳目标下的地理响应机制"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结合南京都市圈产业转型数据完成空间分析报告。建议考生关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核心期刊中关于"人地系统耦合""空间正义"等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准备1-2个体现学科交叉的创新性研究设想作为面试备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