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考博初试主要考核考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基础、研究潜力和学术素养。考试科目包括专业课笔试(834计算机专业基础)、英语水平测试、综合面试及思想政治考核。专业课笔试重点考察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理论,涉及密码学基础(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及数字签名)、网络安全协议(如TLS/SSL、IPSec)、网络攻防技术(XSS、DDoS、APT攻击与防御)、安全体系架构(零信任、SOAR)以及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前沿方向。英语考核采用学术英语写作与阅读测试,要求考生阅读国际顶级会议论文(如IEEE S&P、CCS)并撰写研究摘要。综合面试注重考察科研经历、项目实践能力及对网络空间治理、密码学标准化等热点问题的见解。
参考书目建议以《计算机网络(第8版)》谢希仁著为基础,结合《计算机安全导论》《网络安全技术原理与实践》及南大自编《信息安全研究》作为补充。复习策略需分阶段实施:基础阶段(3-6个月)系统梳理密码学算法数学原理(如椭圆曲线加密、RSA密钥交换协议)及安全协议设计范式,通过MIT OCW 6.875课程视频强化实践认知;强化阶段(2-3个月)聚焦攻防对抗技术,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HTTP/3安全机制,通过CTF竞赛平台(如Pwnable.kr)提升漏洞挖掘能力;冲刺阶段(1个月)针对南大历年真题(2019-2022年涉及区块链安全、物联网协议逆向分析等特色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同时关注《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政策文件对研究方向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新增对AI安全(模型反演攻击、对抗样本防御)的考核权重,建议研读《AI Security and Privacy》期刊最新论文。
备考资源获取需注意三点:1)联系南大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办获取历年真题及考试大纲(每年9月更新);2)加入CSDN-NJU专项讨论组(每周五晚8点有在读博士生分享复习笔记);3)订阅《信息安全学报》电子版并标注近三年关于量子计算对后量子密码学影响的研究论文。面试准备应重点准备"基于区块链的多方安全计算在医疗数据共享中的应用"(2022年考题)、"5G网络切片安全防护机制设计"(2021年考题)等典型问题,建议采用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构建回答框架,同时携带《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作为研究背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