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考博初试主要考察科研潜力与专业基础能力,考试科目包括专业课笔试(941工程热力学与流体力学)、英语测试、综合面试及材料提交。专业课笔试内容涵盖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三大核心课程,重点考察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流体力学基本方程、传热传质原理及工程应用。参考书目为姜承尧《工程热力学》、张兆顺《流体力学》、杨世铭《传热学》,近三年真题显示流体力学计算题占比达35%,传热学综合应用题占25%,工程热力学基础概念题占20%,其余为内燃机原理等拓展内容。
历年真题分析表明,2019-2022年考试重点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流体力学中湍流模型与边界层计算题频率提升,2022年出现雷诺应力与k-ε模型结合的复合题型;二是传热学聚焦相变换热与数值传热,2021年考题涉及肋片优化设计的传热系数计算;三是工程热力学新增新能源热力学分析模块,2020年出现燃料电池热力学模型构建题。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新增专业英语翻译环节,要求翻译外文文献摘要,难度相当于CET-6学术类阅读。
导师研究方向与考试关联度较高,机械工程学院内燃机研究所(李某某教授)侧重燃料喷射与燃烧优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低温工程中心(王某某教授)主攻超导磁体冷却技术,化工学院化工热力学团队(赵某某教授)近年拓展至二氧化碳捕集领域。建议考生提前研读近三年导师发表的SCI二区论文,特别是《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期刊文章。
备考策略需分三阶段实施:基础阶段(3-6个月)系统梳理《工程热力学》中卡诺循环与熵产生分析(重点章节3、5、8),《流体力学》中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与伯努利定理(重点章节2、4);强化阶段(2个月)专项突破传热学中的对流换热关联式推导(如Churchill关联式应用)及内燃机热力学循环计算(重点掌握奥托循环与狄塞尔循环对比);冲刺阶段(1个月)通过历年真题训练,建立流体力学计算题模板(如绕流阻力系数计算流程),同时加强专业英语术语积累(如viscous dissipation, thermal boundary layer等)。
资料获取方面,建议通过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下载考试大纲,联系2019-2021届已录取考生获取电子版真题(部分年份包含答案解析),关注"动力工程考研论坛"获取最新考试动态。需特别注意2023年新增的工程伦理考核环节,要求提交5000字科研诚信承诺书,并附过往学术成果查重报告(重复率低于15%为合格)。备考过程中建议每周参加南京大学工程热物理系组织的模拟面试,提升专业英语提问应答能力,特别是对"如何解决燃气轮机叶片冷却技术中的热应力问题"等高频考点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