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考博初试主要考察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考试科目包括《材料化学综合》和《专业英语》。根据近五年真题及招生简章分析,考试内容呈现以下特点:
一、专业基础考试
《材料化学综合》试卷结构为:材料结构(25%)、材料合成与制备(30%)、材料表征与性能(25%)、功能材料(20%)。重点考查晶体场理论、配合物化学、纳米材料制备技术、XRD/SEM/TEM分析等核心知识点。2023年新增"环境友好型材料设计"专题,需掌握溶胶-凝胶法、生物模板法等绿色合成技术。
二、参考书目与备考策略
1. 必读书籍:
- 《材料化学》(张联盟,高等教育出版社)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李永舫,化学工业出版社)
-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李静海,科学出版社)
2. 备考建议:
(1)建立"三维度复习法":纵向梳理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晶体学→热力学→动力学),横向整合各功能材料体系(能源/生物/信息材料),立体化掌握表征技术原理(XRD精修方法、TEM图像解析)
(2)重点突破:①溶胶凝胶法制备TiO₂的晶型控制机制 ②石墨烯量子点合成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工程优化
(3)真题训练:近五年重复出现"材料界面化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主题,建议整理近三年SCI论文中相关案例(如《Advanced Materials》2022年界面工程专辑)
三、专业英语考试
考试形式为翻译与写作,近年命题趋势:
1. 翻译部分:侧重材料领域专业文献(占比60%),重点题型包括:
- 原子级表征技术英文术语(如LEED、EELS)
- 材料合成路径描述(需掌握CVD、SACVD等英文表达)
- 材料性能评价标准(如IEC 60225对锂离子电池的测试规范)
2. 写作部分:要求完成200词研究计划书,2023年给出选题"基于机器学习的钙钛矿材料缺陷预测",需体现:
- 文献综述能力(引用近3年Nature Materials相关论文)
- 技术路线图(包含DFT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
- 创新性表述(如提出"缺陷概率-光吸收谱"映射模型)
四、备考资源获取
1. 官方渠道:每年9月招生网发布考试大纲,重点关注"前沿材料"(如MXene、钙钛矿)权重占比提升至15%
2. 非公开资料:联系在读博士生获取历年笔试/面试真题(近三年重复率约40%)
3. 实验考核准备:部分年份增设"实验室开放日",需掌握:
- 高温烧结炉操作规范(TGA/Pyrolysis联用技术)
- 超声速粉碎设备参数设置(针对纳米复合材料)
- 分子束外延(MBE)设备原理(需区分MOCVD工艺)
五、新增考核维度
2023年起实施"科研潜质评估":
1. 开放式实验设计:给定"低成本石墨烯制备"主题,要求设计包含原料选择(工业级废渣)、工艺优化(微波辅助)、性能测试(电导率/比表面积)的完整方案
2. 学术伦理考核:现场抽题论述"石墨烯涂层在食品包装中的安全性争议",需结合欧盟REACH法规和《ACS Nano》相关论文观点
3. 跨学科整合能力:2024年拟考题"CO2捕集材料开发",要求综合化学工程(吸附剂设计)、环境科学(固定床反应器)和材料化学(介孔结构调控)知识
建议考生建立"三位一体"备考体系:每日3小时专业英语精读(《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每周6次实验室轮转(重点观摩教授课题组),每月完成1次全真模拟考(严格计时3小时)。特别注意关注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动态,该方向招生名额占比已达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