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博初试主要围绕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前沿技术展开,考试科目包括专业课笔试(860材料物理与化学)、英语(通常为英语一或自命题)、政治以及综合面试。以下为近年考试重点及备考建议:
专业课笔试(860)重点涵盖:
1. 材料科学基础:晶体缺陷(点缺陷、位错、晶界)、相图(二元/三元相图分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如晶体结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关联)
2. 材料物理:电子输运机制(导带/价带、载流子迁移率)、X射线衍射(布拉格方程应用、物相分析)、磁性材料(铁磁/反铁磁机制)
3. 材料化学:材料合成方法(共沉淀、熔体凝固、气相沉积)、表征技术(SEM/TEM选区电子衍射、XRD精修参数)、计算材料学基础(DFT计算流程)
4. 新增热点:纳米材料(量子限域效应)、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影响因素)、新能源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固态电解质)
推荐参考书目:
- 《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出版社,3版)
- 《材料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2版)
- 《材料化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版)
-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
英语考试侧重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需掌握:
- 近五年JCR一区期刊(如Acta Materialia、Advanced Materials)论文精读
- 专业术语翻译(如"位错强化"译为"dislocation strengthening")
- 研究计划英文撰写(包含背景、方法、预期成果三要素)
面试准备要点:
1. 研究经历:用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系统阐述3个科研项目
2. 热点问题:2023年重点涉及"双碳目标下的冶金固废资源化"、"钙钛矿光电器件稳定性提升"
3. 实验操作:熟练掌握SEM操作流程(样品制备-镜面抛光-镀膜-成像参数设置)
4. 文献储备:建立近三年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数据库(材料领域Top10学者成果)
备考时间规划建议:
- 3-6月:完成专业教材通读,建立知识框架图(推荐XMind软件)
- 7-9月:真题训练(近10年真题至少完成3轮),重点突破相图计算(杠杆定律应用)
- 10-11月:英语写作专项(每日精练2篇研究计划框架)
- 12月:模拟面试(建议组内进行5次全流程演练)
特别提示:
1. 2023年新增上机考试(材料计算软件操作,如Materials Studio基础模块)
2. 面试考核包含实验安全操作(需准备防护服使用、化学品泄漏处理等场景回答)
3. 推荐使用"ResearchGate"跟踪导师近期论文(近半年发表3篇以上相关领域文章可优先联系)
4. 注意关注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每年9月更新考试大纲)
建议考生建立"三库":
- 知识库:电子笔记(Notion模板)
- 题库:历年真题电子版(百度网盘资源)
- 人脉库:联系已录取考生(建议添加5-8位在读博士生)
附:近三年真题高频考点统计(2021-2023)
晶体缺陷:位错滑移机制(占比18%)
相图分析:杠杆定律计算(占比22%)
表征技术:TEM选区衍射(占比15%)
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SEI膜(占比12%)
材料计算:DFT计算收敛条件(占比10%)
注:2024年考试可能出现新变化,建议持续关注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http://yjs.njut.edu.cn/)及学院通知公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