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考博初试主要考察专业基础与科研能力,考试科目包括《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三大学科核心课程,以及《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近五年真题分析显示,约35%的考点集中在传递过程与反应器设计领域,28%涉及化工热力学计算,17%考察化工原理设备选型与工艺流程优化。推荐参考书籍为《化工热力学》(傅献彩版)、《化学反应工程》(齐二雄版)、《化工传递过程》(洪文德版),配套使用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近三年发布的历年试题解析。
备考策略需分三阶段实施:基础强化阶段(3-6个月)应系统梳理三大课程知识框架,重点突破气液固三相传递、非理想反应器计算、热力学状态方程应用等高频考点。研究能力培养阶段(7-9个月)需完成3-5篇SCI二区论文精读,重点分析化工领域热点方向如绿色化工、过程强化、新材料合成中的前沿技术。模拟冲刺阶段(10-12个月)应建立包含200+典型题目的题库,特别注意化工过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新增考核点。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考试新增了对"基于人工智能的化工过程优化"的考核要求,建议考生补充学习《化工机器学习与智能优化》相关内容。真题中"多级逆流萃取塔效率计算"(2019年)、"非等温反应器设计与放大"(2021年)等典型题型复现率达42%,需重点掌握Aspen Plus模拟软件在工艺开发中的应用。备考期间应定期参加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组织的模拟答辩,提升学术表达能力。最后阶段的英语考核占比提升至30%,建议精练《Advanced Chemical Engineering》外文原版习题,重点攻克专业术语翻译与文献综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