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考博初试主要考察 candidates 的专业基础理论、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根据近三年真题规律,专业课考试科目为《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涵盖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可编程器件开发、SoC 系统设计四大模块。参考书目包括《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于 Verilog)》(王军,机械工业出版社)和《CMOS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王金波,电子工业出版社),建议考生按以下逻辑构建知识体系:
1. 数字电路设计基础(占比35%)
重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卡诺图化简、状态机建模)、时序逻辑电路(同步/异步时序电路设计)、FPGA 开发流程(VHDL/Verilog 硬件描述语言、综合优化技巧)。需结合《Verilog HDL 程序设计》(赵亦廷)进行实战训练,建议完成10套综合设计案例,包括UART、PWM控制器等典型模块。
2. 模拟电路设计核心(占比30%)
重点突破运算放大器设计(CMOS/双极型工艺)、模拟滤波器设计(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型)、ADC/DAC 转换器原理(SAR/流水线架构)。需深入理解《CMOS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第七章,建议通过LTspice搭建20个关键电路仿真模型,记录关键参数(如THD、ENOB)。
3. 系统级设计方法(占比25%)
掌握SoC 原型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架构设计→IP核选型→验证→流片),重点研究ARM Cortex-M系列与FPGA的协同设计。需精读《SoC 设计方法学》(王正华)第三章,完成至少3个从概念到验证的完整设计案例,特别关注功耗优化(DVFS技术)和时序收敛问题。
4. 前沿技术热点(占比10%)
需关注2022-2023年IEEE ISSCC、VLSI Symposia等顶会最新成果,重点掌握:①Chiplet 3D封装技术(TSV、CoWoS)②边缘AI加速器设计(TinyML框架)③神经形态计算(Spiking Vision Circuits)。建议整理近100篇英文文献,制作技术对比分析表。
公共课备考建议:
- 英语:重点突破专业文献阅读(每日精读2篇IEEE论文),积累集成电路领域专业词汇(如:Place-and-Route, ESD Protection)
- 政治:关注二十大报告中的科技自立自强论述,结合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如"十四五"规划)进行专题复习
- 数学:强化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应用(重点矩阵运算、特征值分析),建议使用MATLAB完成10套典型计算题
真题趋势分析显示,2023年新增了"基于RISC-V的SoC设计"(占8分)和"低功耗设计技术"(占7分)两个考核点,建议考生:
1. 完成南航微电子学院官网公布的近5年32套真题,重点研究2019年(数字电路占42分)和2021年(系统设计占31分)的命题特点
2. 参与学院"智能芯片设计"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如基于28nm工艺的图像处理SoC设计)
3. 准备3分钟英文自我陈述(需包含个人研究经历与报考动机)
4. 关注2024年可能新增的"量子集成电路基础"考点(建议提前学习Qubit原理)
最后提醒:南航集成电路方向近年与中电科14所、华为海思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议考生在初试后主动联系导师参与横向课题(如车规级MCU开发),复试时提交的科研成果需体现"创新性+工程落地能力"双重价值。备考周期建议至少6个月,重点培养"理论推导-仿真验证-实物测试"的完整闭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