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覆盖理、工、医、文、法、经、管、艺术等学科领域,共设置100余个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工科专业持续保持高热度,2023年计划招生规模达1200人,占全校博士招生总量的35%。基础学科领域如数学、物理、化学等通过“强基计划”选拔学术潜力突出的学生,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每年录取约50人。
医学学科依托医学院和附属医院资源,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强化医工交叉培养,与协和医院等合作建立27个联合实验室。人文社科领域重点布局新文科建设,新增“数字人文”“科技与社会”等交叉方向,要求申请者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经管学院推行“双导师制”,学术型与专业型博士占比1:1,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方向与头部金融机构共建实践平台。
申请条件方面,普通招考要求报考专业与硕士毕业专业一致或相关,跨专业考生需提交领域匹配研究计划。国际学生招生专业增至83个,英语水平需达到雅思6.5(写作6.5)或托福90。推免生占比约60%,特别设置“学术新星计划”支持海外博士申请。竞争激烈的专业如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近三年报录比稳定在8:1,录取者平均发表SCI论文3.2篇。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新增“未来技术学院”博士项目,聚焦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实行“项目制+弹性学制”培养。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AI for Science”专项,要求申请者具备算法研发与领域知识融合能力。招生系统新增“科研潜力评估模块”,通过学术社交网络分析、专利引用图谱等量化指标辅助评审。建议考生重点关注“专业代码+研究方向代码”的精准匹配,2023年因代码混淆导致的志愿错填率高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