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作为中国科学院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其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布局。2023年招生目录显示,全所共开设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核能科学与工程、激光物理与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应用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物理、核能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等方向,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和核能工程(专业学位)为双导师制培养试点。
在专业设置上,核能科学与工程方向重点布局核反应堆设计、核燃料循环、核安全评估等关键技术领域,要求考生具备固体物理、核工程数学基础或实验核物理研究经历。激光物理与技术方向聚焦超快激光、量子光学、激光微纳加工等前沿方向,特别强调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背景的跨学科申请者。材料物理与化学方向则围绕新型功能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开展研究,要求具备材料表征与制备技术基础。
报考条件方面,学术学位要求申请者已获得相关领域硕士学位,专业对口率需达80%以上,且在核心期刊发表过3篇以上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专业学位(核能工程)明确要求具备核工程或相关工程背景,需通过全国统考并参加工程实践能力考核。选拔流程实行“申请-考核-录取”一体化模式,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增设材料性能模拟与计算能力测试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所内已建立“大科学装置+前沿实验室”的协同培养体系,核反应堆实验室与上海光源联合培养核材料辐照性能研究方向,激光技术研究中心与光机所共建超快激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报考者可通过所官网的“导师团队”专栏查询到137位博士生导师的详细研究方向,其中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6人、海外优青8人。
报考建议方面,建议考生重点关注“核能科学与工程”与“核能工程”的交叉培养项目,该方向2022年录取平均分达到347分(满分400),报录比1:5.2。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建议提前联系导师参与课题组预研项目,所内实验室提供价值200万元以上的先进表征设备(如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备考需重点突破《核反应堆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等核心课程,近三年统考平均分波动在320-340分区间。
未来三年,随着“十四五”核能发展规划的推进,该所将新增核聚变技术与工程、核医学工程等二级学科方向,预计2025年博士招生规模将扩大至120人。建议考生提前关注所内“核能青年创新基金”和“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所内导师团队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2项,年度科研经费达3.2亿元,为博士培养提供充足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