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自1958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营养科学、食品健康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其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创新导向。2023年公布的招生目录显示,研究所共开设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营养与食品科学(代码040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码0810)、食品科学(代码0812)以及基础医学(代码1001)四个方向,同时设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食品加工与安全、分子与细胞科学等8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培养体系。
在专业设置上,营养与食品科学博士点突出“精准营养”与“功能食品开发”特色,下设分子营养调控、食品功能成分与分子营养、特殊人群营养等3个研究方向,配备以李勇研究员领衔的12人导师团队,其中院士2人、杰青3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聚焦代谢性疾病与衰老机制研究,依托国家代谢工程研究中心平台,重点招生线粒体与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与宿主互作、分子营养信号转导等方向,现有导师8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食品科学专业强化“智能食品”与“绿色制造”领域,设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构与感官科学、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3个方向,与江南大学、伊利集团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年培养博士25-30人。
招生政策方面,2023年明确要求申请者须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硕士学位满3年,且在营养代谢、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以上。特别设置“卓越学者计划”,针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Metabolism》等顶刊发表过论文的申请者实行预审制,录取后可直接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学术导师与产业导师协同指导,博士生需在《中国营养学会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并参与至少1项企业横向课题。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所与德国弗莱堡大学、美国营养学会等国际机构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每年选派10-15名博士生赴海外开展为期6-12个月的科研交流。2022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42%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5%加入伊利、蒙牛等乳制品企业研发部门,18%选择生物医药领域创业,其中“功能性食品开发”方向毕业生平均起薪达28万元/年。招生咨询联系人王老师(电话:021-51321190)特别提醒,每年12月1日-3月15日为申请集中受理期,建议提前3个月完成研究计划书撰写与导师邮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