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显示,2023年共开设8个招生专业,涵盖核物理、粒子物理、加速器物理与工程、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电子学与核医学、核探测技术及核电子学、放射化学与辐射生物学、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等前沿领域。其中,核物理(0817)、粒子物理(0818)、加速器物理与工程(0819)为传统优势学科,计划招生32人,占总招生名额的60%,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实验技能,初试科目包括数学(物理类)和核物理专业综合,其中专业综合考试涵盖核物理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及近代发展动态等内容。
核能科学与工程(0835)、核电子学与核医学(0836)等交叉学科今年新增2个招生方向,重点考察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系统设计能力及核医学交叉研究潜力,复试环节增设实验操作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核探测技术及核电子学(0837)专业将人工智能在核电子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列为前沿考点,要求考生提交过相关科研经历或项目成果。
招生目录特别强调对跨学科背景考生的开放性,明确接受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医学等相近专业申请,但需在材料中补充完成《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交叉研究导论》的自学考核。考试分析显示,近三年该所核物理专业报录比稳定在3.5:1,但核医学方向因与三甲医院联合培养机制,实际录取率可达8:1,建议考生提前联系导师组获取预实验机会。
参考书目方面,《核物理导论》(吴国盛著)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Peter伟著)为必读文献,近五年真题中约35%的论述题涉及标准模型与核物理实验的交叉验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2024年新增的“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专项考核模块,需掌握托卡马克装置物理基础及高能粒子加速器设计原理,相关预备知识建议通过《磁约束核聚变导论》进行系统学习。
招生工作实施全程双语考核机制,专业英语阅读量提升至每年200篇学术论文,写作部分侧重核科技政策分析与国际合作案例研究。对于申请考核制考生,需额外提交中英文对照的科研潜力报告,重点展示在核废料处理、辐射防护或核能经济分析等领域的创新思路。建议考生结合《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和《IAEA核技术路线图》最新内容完善个人陈述,提升申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