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资源科学与区域发展、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遥感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六大一级学科,其中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遥感科学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为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2023年招生计划显示,各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在8-12人之间,较2022年整体保持稳定,但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扩招5%,遥感科学缩招3%。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数字人文地理"方向,重点考察GIS与人文地理交叉创新能力,报考竞争指数达1:3.2。
从考试科目设置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采用3463考试代码,公共课为政治和英语一,专业课包括地理学综合(含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和学科前沿(随机抽选3个专题)。遥感科学专业采用3465考试代码,专业课包含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球观测技术,其中遥感图像解译与定量反演占比30%。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新增3663考试代码,重点考察空间分析与大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提交过相关科研课题或竞赛获奖证明。
近三年录取数据显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复试线稳定在365分以上,自然地理学在352-358分区间波动,遥感科学因交叉学科特性分数线略低于传统地理学科。2023年出现显著变化:人文地理学因新增"智慧城市与空间治理"方向,报考人数激增40%,但实际录取率下降至15%;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因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将项目经历作为复试加分项,3名跨专业考生凭借无人机测绘项目入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所有专业均要求提交英文文献综述,字数要求从5000字提升至8000字,对学术英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备考建议方面,建议考生重点关注地理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和"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年度课题申报方向。自然地理学考生需强化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等区域研究基础;人文地理学考生应关注新型城镇化评估体系、数字经济与地理空间重构等热点;遥感科学考生需掌握Sentinel系列数据解译和深度学习在遥感中的应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考生应深入研究碳中和路径、流域生态修复等政策导向课题。2024年拟新增"地理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考生需提前掌握Python地理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基础算法。建议考生通过地理所研究生院官网获取近三年录取名单,分析导师研究方向与个人科研兴趣的匹配度,同时关注"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理所联合培养计划"的选拔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