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所作为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其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体系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与前沿探索并重的特点。2023年招生目录显示,地球所共开设地质学、地球物理、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行星科学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地质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行星科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连续三年扩招。
专业设置与研究方向呈现明显的层次化特征。地质学与地球物理专业重点布局深部动力学、行星地质演化、地壳深部过程等方向,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或地球物理场解析能力,初试科目中《地球科学概论》与《构造地质学》的考试权重占比达40%。行星科学专业创新性设置"太阳系形成与演化""地外天体资源开发"等特色方向,要求提交过相关领域的研究计划书,复试环节增设野外行星地质模拟考核。
考试科目与参考书目严格遵循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传统环境化学方向与碳中和监测技术、海洋微塑料追踪等新兴领域结合,参考书目新增《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海洋污染治理导论》等近三年出版的专业著作。大气科学专业在气象动力学基础考试外,增设《气候系统模式》等计算气象学方向的必考内容,重点考察数值模拟与大数据分析能力。
导师团队配置凸显"双聘教授+产业专家"的协同模式,32个科研课题组中包含17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导师组"招生制度,每个课题组配置2-3名跨学科导师,要求申请者提交包含实验设计、技术路线和预期成果的完整研究计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行星探测与深空探测技术方向明确要求考生具备机械设计或电子工程背景,相关跨专业考生需额外准备《工程热力学》《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补充考试内容。
招生政策持续优化体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合作需求,新增"跨境地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联合培养项目,实行中英文双语教学。地球物理专业在传统地震勘探方向外,特别设立"页岩气开发与地震预测"方向,与中石油、中石化共建野外实践教学基地。考生可通过地球所官网的"招生信息"专栏实时查询各课题组2024年拟录取研究方向调整情况,建议提前6个月与意向导师建立学术联系。
备考策略需重点关注三方面:一是精读《中国地震活动性与前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蓝皮书》等近五年核心文献,二是掌握ArcGIS地球空间分析、COMSOL多物理场仿真等科研软件,三是积累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经历。特别提醒申请行星科学专业的考生,需提前准备英语科技论文写作,部分课题组要求提交过SCI二区以上期刊的署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