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自2010年获批成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来,始终致力于纳米科技领域的原始创新与人才培养。2023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显示,中心面向全国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0817)、物理学(0522)、化学(0813)、生物医学工程(0860)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学制四年,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规模较2022年扩大15%,计划录取120名全日制学术型博士。
专业设置呈现三大特色:一是学科交叉性突出,纳米材料与器件方向整合材料学、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等多学科资源,生物医学纳米技术方向与医学院建立联合实验室;二是科研平台支撑完善,依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SSC)和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考生提供原子层沉积、扫描探针显微、超快激光光谱等先进实验条件;三是国际化培养体系成熟,与MIT、剑桥等3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每年选派20%博士研究生参与海外访学。
考试科目设置体现专业深度与广度,材料学方向考831材料物理与化学,涵盖晶体缺陷、相变理论、计算材料学等核心内容;物理方向考812固体物理,重点考察能带理论、量子输运、纳米结构物性等前沿领域;化学方向考832物理化学,新增纳米反应器设计、单分子检测技术等特色考点;生物医学工程方向考80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纳米药物递送、生物成像等交叉知识点。参考书目均采用近三年国内外权威教材,如《纳米材料与器件》(Zhang Y. ed. 2021)和《Nanomedicine》(Prasad K. 2022)。
报考趋势分析显示,近三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方向报录比稳定在6:1,生物医学工程方向因交叉学科优势报录比降至4.5:1。热门研究方向包括:1)二维材料异质结与量子器件(近三年立项国家级项目23项);2)纳米机器人靶向诊疗(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3)超分辨光学成像(与上海光机所共建联合团队)。建议考生重点关注大科学装置开放课题(每年发布5-8个纳米科技专项),其研究成果常转化为博士招生研究方向。
申请材料需包含:1)中英文个人陈述(突出纳米科技研究经历);2)已发表高水平论文(IF>10分论文可加分);3)导师组推荐信(建议提前3个月联系意向导师);4)实验技能证明(如SEM操作、分子动力学模拟等)。英语水平要求为CET-6≥425分或雅思≥6.5,未达标者需参加中心组织的纳米科技英语强化培训(每年2期,培训费8000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起实施"纳米科技前沿"专项计划,面向全球顶尖高校博士毕业生开放,提供全额奖学金(每年30万元)和独立科研团队支持。该计划已吸引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12名博士申请,建议考生提前准备英文研究计划书(Research Proposal,字数限制8000字)。报考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15日,面试考核采用"学术报告+实验操作+交叉学科答辩"三阶段考核,其中实验操作环节占比提升至40%。考生可通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官网(www.cns.cas.cn)实时查询导师组审核进度,建议关注每周五更新的"纳米前沿"招生动态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