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近年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工程及化学工程等方向考博真题中呈现出鲜明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导向性。以2022年真题为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在固体材料表征技术(XRD、TEM等)和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如石墨烯/聚合物复合体系)上占比达35%,化学工程方向则聚焦于化工过程强化(微反应器技术)和绿色合成工艺(生物催化路径优化)的案例分析,材料工程方向则结合智能制造背景,要求考生对3D打印金属材料的缺陷形成机制进行多尺度模拟。
命题规律显示,跨学科综合题占比连续三年超过40%,典型如2021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将传质动力学与生物基材料降解性能关联分析,要求考生构建包含酶解动力学、孔隙结构影响的综合模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近年强化工程实践考核,2023年真题要求基于某企业真实生产数据(熔融纺丝温度-取向度关联数据)建立工艺优化模型,并对比熔盐法与熔融法的能耗差异。
备考建议需重点突破三个维度:一是掌握Rietveld精修、分子动力学模拟等表征与模拟工具,二是熟悉化工过程安全(HAZOP分析)与智能制造(数字孪生)融合技术,三是积累典型工程案例库(如生物基聚酯产业化案例)。近五年真题中,涉及"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化工过程优化题目占比从18%提升至37%,建议考生关注CO2捕集、废弃物资源化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经济分析框架。实验设计题已从单一合成转向"合成-表征-性能-失效分析"全链条考核,需强化多组学整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