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四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近年呈现出鲜明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以2020-2023年真题分析为例,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保持经典控制理论(如状态空间法、最优控制)考查基础上,新增了智能控制算法(如模糊PID、神经网络控制)的编程实现题,2022年甚至出现基于ROS机器人平台的自主导航系统设计案例。动力工程方向则注重工程热力学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交叉应用,2021年考题要求用ANSYS Fluent对燃气轮机叶片进行三维瞬态热应力分析,2023年新增了基于Python的压气机失速预测模型构建题。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命题量年均增长18%,2023年出现融合车路协同与V2X通信的混合整数规划优化题,要求考生同时运用MATLAB/Simulink和VISSIM进行仿真验证。机械工程学科则强化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2022年考题涉及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床主轴故障诊断系统开发,2023年新增了增材制造(3D打印)工艺参数优化与拓扑优化设计的交叉考题。
值得关注的是,四大学科在2023年命题中均出现"双导师制"背景下的学术伦理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如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边界界定、核能工程风险管控)探讨技术发展与伦理约束的平衡。考试形式上,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仍以传统笔试为主(占比85%),而交通运输工程开始引入在线编程考核环节(2023年占比30%),动力工程则采用"理论推导+软件操作"的混合评分模式。
考生需特别关注近三年新增的交叉学科模块:控制工程与人工智能的融合(2021-2023年累计占比27%)、动力系统与新能源技术的结合(2022-2023年占比35%)、智能交通与机械电子的协同(2021-2023年占比28%)。建议备考时建立"核心理论+交叉技能+工程实践"的三维知识体系,重点掌握MATLAB/Simulink、ANSYS、COMSOL Multiphysics等仿真工具,同时关注《中国制造2025》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的关键技术节点。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考试大纲已明确将"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纳入必考范围,相关题量预计提升至总分的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