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近年来呈现出鲜明的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技术导向。以2020-2023年真题统计显示,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占比35%)与计算材料学(25%)构成核心考核框架,其中晶体缺陷理论(连续5年出现)、相图热力学分析(近三年重复率82%)、扩散动力学方程(连续4年考计算题)为高频考点。材料加工工程方向则聚焦智能制造技术(28%),2022年新增增材制造缺陷形成机制案例分析题,要求结合具体工艺参数(如SLM激光功率、支撑结构类型)进行缺陷溯源。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友好型材料(如生物基复合材料)和能源材料(钙钛矿光伏器件)相关题目在2023年占比提升至19%,与"双碳"战略导向高度契合。计算材料学部分,第一性原理计算(LDA/GGA)与分子动力学模拟(NVE/SHAKE)的交叉应用成为新趋势,2021年考题要求通过DFT计算解释石墨烯/氮化硼异质结界面能差异。材料加工工程方向近五年新增了4道基于有限元模拟的工艺优化题,涉及热成形工艺参数敏感性分析和焊接残余应力分布预测。备考建议重点关注:1)材料科学基础中位错运动与材料强化的定量关系;2)计算材料学中VASP软件基础操作与结果解读;3)材料加工中3D打印工艺窗口的确定方法。建议考生建立"理论-计算-工艺"三位一体的知识体系,尤其加强多尺度模拟(原子-介观-宏观)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能力训练。